我的回答: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活着?
笑来老师的答案:“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 目的“锻造价值观” → “价值观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
选择对象的关键:对方是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带团队的关键:选一个迅速发展的事儿做,最重要
投资的关键:买到可维持长期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后,一直握着——不动最重要
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干一行爱一行——一定要热爱(赋予重大的意义)→ “与每一个技能谈恋爱”
看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能否在做的不好的时候还能继续做下去就知道了...
我也思考了什么是人生的终极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因为我们一定要为自己的生活找一个目标,或者往高里说要找一个信仰,有了确切的目标和信仰,就可以确定我们每一年、每一季度、每个月、每一天为了达到目标和信仰应该做什么。看了笑来老师的答案后,发现我们的观点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
在2016年11月28日专栏文章《什么决定你的命运》中,笑来老师给的“一把刀”是“选择决定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命运”。而“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在我看来正是“如何正确选择的”方法论,以此来锻造正确的价值观。时刻将这个“方法论”记在脑子里,刻进心里,才能在选择时多角度的思考,最终做出一个相对正确的决定。当然,这个决定并不是决定后就要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
人生的终极问题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虽然这把“刀”之前笑来老师已经反复强调过,我也把这句话列入了我的《警示录》里,但是扪心自问,我没有做到。
“想要改变”,“想要从表现型人格进化成进取型人格”,“要时时考虑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不知从何时起只变成了一种口号,就像上学时天天喊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样,但结果呢?学习好的依旧学习好,学习差的依旧学习差。偶尔有同学真的“逆袭”了,顶多赞叹一句“真屌”,然后继续自己原本的样子。
不过,我相信我并不孤独。
订阅专栏的朋友其实大部分都是这样子的吧,从评论区留言就能看出来——每天留言的人基本上就那么些,尤其是获赞数最高的留言的人永远是那么几个,这些优秀的朋友基本上都组建了自己的社群、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做得有模有样...
差距,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越拉越大。
所以现在大家学习专栏的情况慢慢出现两极分化:获得正反馈的朋友学习和践行起来越来越有动力,而那些把看专栏当成完任务的朋友(比如我)发现差距越大,就越没有动力去学习,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挫败感。
但是,我怎么会不知道学习、践行才是“更重要的事”,但是下班后我还是不自主地打开了电脑开始追电视剧,本想说看一集就去学习,但结果是看完一集又一集,等关掉电脑时就该睡觉了。
不过,如果明知道错误是什么而不去改,那么这个人这一生注定碌碌无为,而我不想这样。
想改变,先总结。
所以,我对我为什么没有实践的原因总结了2点:
1.拖延:总在说“明天吧,明天我一定做,今天先放松一下”,结果你们应该都能猜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而该做的事情依旧只躺在我计划表里。
2.没有得到及时反馈,所以就“及时放弃”了。想重新开始吧,又被看似难以追上的差距给吓了回去。
解决办法:
1.“自律不够靠他律”——加入一个氛围好的能够提升行动力的社群,最好是付费的,而且价格最好是拿不回来能让你心疼的钱数。
但是切莫贪多求大,因为现在好的社群种类太多了 ,如写作群、读书群、演讲群、运动群、英语群... 而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刚起步的小白来说,很容易犯这个错误——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足,都需要学习,但最后都变成了“疲劳战”,等到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只能放弃,白白浪费了钱和精力。
2.给自己及时反馈
比如为了练习写作,加入了007-不写就出局社群,七天写一篇,完成后发到班级里大家互相点评,优点缺点都会指出来,这就是很好的反馈。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进步的原因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也知道解决办法是什么,却一直找各种借口不去践行,就好像手持藏宝图,却嫌路太远一样,活该你找不到宝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