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道之光-纪念毛鸿涛老师

正道之光-纪念毛鸿涛老师

作者: DaydayHoliday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20:50 被阅读0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经常吐槽,说我们这些读博士的,是最怕死的,其实怕的不是死,而是辜负父母,让父母伤心(尤其是父母把自己养活这么大,但还没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的情况下)。因此在对待(当代社会)的自杀事件上,都是一种偏向消极的评价。

    比如,隔壁学校传来有人因为毕业不顺利,跳楼的,大概都会评论,“傻孩子,父母怎么办”。

    但其实在历史上,一些人了却自己生命的事情,却很多都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存在。似乎在那个年代,死亡也可以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例如,一本叫东周列国志的书中,以死明志的故事很多,让人看后不禁感慨万千(词穷了。。。)

    再比如惊天地,泣鬼神的“二鬼战荆轲”的故事。。。

    上古时期的人们认为,为了一个“义”字,是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的。

    “义”既人与人的情结,除此之外,还可以是一种人与社会车轮的关系。圣人为世间大义放弃生命,同样惊天动地。

    例如,西楚霸王自刎乌江,屈原投身汨罗。

    还有严格不算自杀,但实际也是自身放弃自己生命的。

    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如果真的有上苍,上苍也会被惊到吧!

    我们称之为慷慨赴义。。。。

    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义”就是要高于生死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毛鸿涛老师的离开,不能用审视“博士生跳楼”的眼光去审视,而应该看作是对“义”的追求的文艺复兴,是中国的脊梁所散发的正道之光,是中国文化中最沉重,最慷慨,最震撼的一个点!

    然而,我又是很矛盾的。我们的祖先一边重复着慷慨赴义的义举,一边又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也不知道,我们应该鼓励什么。。。

    苏格拉底本可以逃离死于非命的命运,但他依然认为他的死比他的活着具有更大的意义。他的死可以让此后几千年间的人们明白,民主暴政的危害。。。(然而悲剧还是在不断发生,即使是今天也不例外)

    圣人的境界,我作为凡人没有资格去评判,只能带着敬畏之心,一言不发。

    我没有了要说的话,仅以此纪念毛鸿涛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道之光-纪念毛鸿涛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oc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