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孩子们已经开始习惯自读课文靠自己学。根据一读学字词,二读知内容,三读品词句的流程,先自学,再互学,最后全班共学。
字词的学习,他们会主动做笔记,全班分享时,都会关注到易错字音、易错字形以及难以理解的词语。他们自主分享的易错点和难点,才是孩子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困难。这就是分享教学首先能够感受到的好处。如果全靠老师讲,很难精准把握孩子们的真实难点,要么讲得太多,平均用力,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么漏掉孩子们真实的困难点。
提取主要内容时,先找主角,再找故事的情节,很快就梳理出文章的大意。
预测也有了一些经验。他们根据课题,做出很多预测,都是有理有据(可惜忘记拍板书)。他们也会根据图片内容进行预测。
品词句的时候,不仅能够关注到一些关键词的意思,还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思考文章的结尾。一边品词句,一边根据内容预测。
四人小组共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孩子的表达越来越有条理,组内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下面的评委们,能够积极回应,并在书上做相关笔记。今日的课堂,分享已经具备雏形。
一个孩子在分享品读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篇文章里用的是反复性结构,这种结构里还藏着秘密:先写胡萝卜先生看见谁,再写那个小动物在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解决了问题。
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现场就用这个结构,进行口头续编,不仅补充了鸟太太晾尿布的故事,还加入了小熊跳绳的故事,许多孩子大声说:“再给点时间分享,我还有不同的想法。”
没有时间继续站上台展示,请孩子们写下来,以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
许多孩子捧着书给我看:“老师,笔记太多了,没地方写了。”很意外他们的笔记密密麻麻,都是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听别人学习到的内容。这几天的课堂倾听与课堂笔记真的越来越好。特别是昨日展示了两个人的深度预习后,好多孩子开始走向深度预习。
于是我给他们发了便利贴写后贴在书上。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够用反复性结构进行续编。
分享对题目的预测。六个故事的题目,先是同桌互说,接着是“黄金搭档”(互学中倾听表达都特别棒,配合得特别好的同桌)上台,每人选一个题目展示,最后采用限定展示(相当于即兴演讲)孩子们都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进行预测。
一个孩子即兴对《柔软的阳光》这个题目做分享。他说的第一个句子就让我心头一阵:“柔软的阳光就像轻柔洁白的棉花糖……”有颜色、有形状、有感觉、有意境。孩子真的是天生的诗人!
今日将五单元习作预备课试讲了两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孩子表现都不同,都带给我很多惊喜。今晚整理成型,明日录一次,看看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