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龄,身边认识的人当中,一百个大概难找到一个经常读书的。想找到一群经常读书的人,得去特定的场所,或者找到某一个特定的人群。我说的还只是知道读书重要性的人,真正爱读书的人恐怕就更少。说到爱读书,其实我也没达到那个程度。
对于我来说,是因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才去读,最开始的时候只看一些文学类的书,一个月能读一本就已经很不错了,后来把这个习惯寄托在女儿身上,陪伴女儿一起看书,陪他养成阅读的习惯,我自己也由文学类书转变成儿童教育方面的书,慢慢的女儿的阅读习惯是养成啦,可自己如果没有时间一本书都要看上很长一段时间,如此以往一年也难得看完几本书,后来看了微习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通过微习惯可以让自己慢慢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今年加入了一个读书的社群,跟着一群爱读书的人坚持每周一本书,通过高效阅读方法和周末听老师的复盘,打开了我的思维和认知,让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共读、共拆、共享的模式,渐渐的也喜欢去跨界读书。
但是有很多人依然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人都是喜欢即时享乐的,当下就能获得快乐的方式,读书实在是排不上列。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爱读书,也看不进去书呢?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少及时反馈
为什么游戏那么吸引人?可复制的领导力里面也说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游戏的即时反馈机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轻松得到一些奖励,让人一步步沉迷进去。
读书却是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效果的,需要长时间的一个积累,如果不是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是很难沉下心来继续读的。
想要培养读书的习惯,在最开始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读。只有把读书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来做时,才有动力持续读下去。
二、主动付出极度消耗精力
与其他的娱乐项目相比,读书是需要动脑的。不能只是死读书,还要学会把有用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这些都需要主动付出很久以后才会看到成效。在这个主动付出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所以很多时候会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读书的作用像滚雪球的原理一样,在最开始真的很难看到什么成绩,可能要经过三五年的持续积累才能有成果,大多数人是没有那个耐心的。懂得做时间的朋友,才有耐心等待那个质变点的到来。
三、真正的成长都是反人性的
成长也是如此,你什么时候放弃了成长,你就在那一刻开始走下坡路。之所以很多人放弃了成长,就是因为即时享乐太舒服了,成长的过程太痛苦了。两相比较还是放弃算了,反正折腾来折腾去也就那样了,还不如刷刷手机看看剧来的痛快。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很多人活到40岁就已经死了,70岁才埋葬。意思就是很多人活到40岁就放弃了自己,不再求上进,失去了对世界探知的好奇心。
很多父母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于是把矛头转向自己的孩子,希望子女能够成龙成凤,自己却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作用。孩子只会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很多孩子最大的瓶颈就是自己的父母。
人的思维在后天的成长变化中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你给狗狗一块肉,你告诉它现在不吃这块肉,6天后会得到6块,狗狗是听不懂的,它一定要现在立刻得到这块肉。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差异,动物是没有时空思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候也是如此。
读书是成长过程中难得的低成本投资,但是读书的过程也是需要付出心力的,有多少人能够为了读书这种长线投资而放弃眼前看得见的即时享乐呢?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因为学习演讲,读过一些书,输出倒逼自己输入,在这条路上一直在坚持着,也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有幸结识了一些心目中的高人,对这个世界也稍微有了一点点的认知。
不管世界变化多快,我觉得读书是一直会坚持下去的事情。从现在跟着社群每周读一本书,完成一年读50本书的数量,通过每天有计划的去阅读,到每天的阅读复盘,输入加输出同时进行,到通过老师的复盘对书中底层逻辑的理解,再慢慢去践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输入加输出,永远不会枯。从开始被动的跟着,到现在一天不读书就好像少了些什么。
我相信通过这样输入+输出的读书方式,通过这样累积,读书一定会给我带来改变,有一天我也可以“腹有诗书气质华”,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读书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