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应该高兴,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可是,还没见着儿子,我们俩又重蹈覆辙,陷入了无数次的“吵架”模式中,搞得不欢而散!
其实,根本就不算吵架。
如果夫妻间连最基本的交流都不流畅,那这个家庭还有必要维持吗?
1998年秋季,我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他高大,真爽,做事果断,是我心目中男人的形象。
我们相处刚刚半年,约会仅仅十几次,还未深入了解对方。一天下班回家,我妈告诉我,他家来人提亲了!我大惊,怎么这么突然?和他相处以来,从未提及此事,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令我有些愤怒和不解。
我妈接着说,你爸已经答应了,把订婚的日子都定下来了!
我的眼泪瞬间就来了,为什么不经过我的同意,这算怎么回事?
我妈小心翼翼告诫我,不能反悔,你爸答应了!
是的,我爸的话不容置疑!当年我爸在家说一不二,没人敢提出疑义,我妈怕我爸是因为自己不独立,一直没工作,骨子里认为她是靠着我爸养活的。我们姐弟三人,天然得成了家庭中的服从者。多年后,我才知道,那叫“习得性无助”,失去了基本的反抗意识。
哭了几分钟,当我认定这已然成了事实,就擦干眼泪,没有太多纠结,推门过去与他们打过招呼,算是默认了这件事。当时,客厅里一派喜庆热闹场景,没有人顾及到我复杂和略带委屈的心理。
说实话,当时对他印象倒是不错,虽然相处不久,可总体感觉还是认可的。只是觉得谈婚论嫁为时过早。
婚后,我们的不和谐一一暴露。很多习惯千差万别,做梦都没料到琐事那么多。尤其让人不解的是,我们很难有心平气和交流的机会,他总是一句话直接结束。就像一架机器,果断按了暂停键,没法继续。
我对婚姻没有太多预设,像多数女人一样,希望两人相亲相爱,有说有笑,发生争执哪怕吵几句也无妨。至于期待对方的关爱,关心,这些自不必说。
纵观我们的婚姻,最让我难过的是,他不习惯交流,平时话极少。不交流就不交流吧,工作,看书,写字,我把时间精力用在自己的事情上,倒也相安无事。
我一直以为,已经接受了他的这个习惯,其实并没有。
碰到问题,我会和儿子讲。儿子从上初中到目前上高三,其间没少与我交流过问题,这也是我失落时的精神支柱。有时碰到事情,我会和弟弟谈,一起分析,谈完会舒畅多了。偶尔,我也会和我爸谈,他老了,平和了许多,也许是阅历丰富,他的观点新颖而中肯。
唯独我们俩,几乎不交流。
婚姻生活太漫长了,不说话会觉得冷冰冰的,这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当碰到一些事情需要交流时,他依然回避。“我心烦“,“我不想说”,有时干脆充耳不闻。面对这种情况,除了深深的失望和无奈,还有真真切切的愤怒。
是不是他不够喜欢我?好像不是,他很简单,直接,爱好单一,不滥情,对家有责任感,也曾零星表达过对我的依恋。
我们几乎没有相同的爱好,每次旅游,看电影,听相声都是我再三坚持下才得以实现。
而他的爱好,玩麻将,抽烟,喝酒,也是我不喜欢的。
我们各自独立,这点上算是歪打正着,我喜欢这样的模式。最恐怖一方太粘另一方。
我的疑惑是,夫妻两人整天零交流,没有一丝共同爱好,形同陌路共处一室,这样是不是在耗费生命?转念一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多,吃饱了撑的?
事实上,离开他,我的快乐一样也不会少。我的爱好能带给我长久的快乐和满足,至于性,不需要借助他人,自慰就可以。经济方面,自给自足没问题。
唯独面对孩子,他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有了他才是完整的三口之家,那一刻有种踏实感。
如果说我对他还有眷恋,那一定就是那份踏实感吧。
除此之外呢?
是不是所有的婚姻大同小异,走入其中,乌烟瘴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