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拆解的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邻里纠纷化解例子,第二部分介绍了这个方法,第三部分减少了另外一个引入外力解决的方法。
第一段,一间会议室、一盘干果,这个语句的描写非常有画面感。在介绍社区名称的时候,作者用了全程,这点特别好,方便查询。协调会的名字特别好,叫“邻里协商会”。队伍的名称也不错,叫“好邻居调解队”。最后用一句话说了取得的成就。
第二段,从全市角度介绍了方法,成立了居民自治队伍,安排有威望的担任了队长,建立了“碰头会”“现场办公会”等机制,我觉得这两个会议名称不好,太“官方”了。最后介绍了形成了格局,这个并列句特别好,比较对仗“群众议、群众定、群众享”。
第三段,介绍了外部力量引入,和第二段形成了互补,但是由于没有词语衔接,需要深入领悟。在介绍这个方法的时候,没有什么特点,只是简单口述了一下“大做法”,列举了一切数字。
整篇文章的亮点,有三处,一是开头的开会画面描写。而是自治队伍的名称,比较贴近群众。最后就是框架层次,比较符合基本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