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

作者: 小弋 | 来源:发表于2014-09-28 00:02 被阅读0次

    最近的两个星期,发生了几件大事小情:一, Iphone 6开始销售了,在北美澳洲的华人们纷纷抢购,为了尽早拿到Iphone 6,寄回还没有开始正式开售的中国内地挣差价,有在美华人竟然大打出手;二,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了,开盘价92.7美元;三,KK、CK还有他们的小朋友最爱的网络游戏MINECRAFT以25亿美元卖给微软;四,我本学期唯一有趣的一门课,课上,来自意大利的男老师极力推崇一本书名叫做《世界是平的》的书,并且将它作为这门课的教材。我开始读这本无比啰嗦的书,作者用不厌其烦的絮絮叨叨,讲述了发生在这个地球上的一件大事儿: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将这个世界变平,并且身不由己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卷入到这个浪潮。

    不管是满心欢喜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我们被带入到一个电子的时代。1996年冬天我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去位于北图对面的国内第一家网络公司咖啡屋实华开打工,工作内容的简单程度和我们菲薄的报酬很般配。除了做cappuccino和洗几个咖啡杯,给顾客(大部分是老外)端咖啡,剩下的闲暇时间里,我们用咖啡屋闲着的电脑上互联网。那时候网上中文的东西少的可怜,英文又看不懂,加上又是新手,在有限的网页上逛来逛去不知道该看点儿啥。印象深刻的是有个晚上,一个远在美国的老外和我们视频聊天,那一刹那,突然感觉到互联网的不可思议。有个外系的北京姑娘想出国留学,所以她即不学做cappuccino,也不洗杯子,只是利用工作之便,坐在电脑前给她未来的美国导师写email,没做几天就闪人了。光顾咖啡屋的老外居多,大多在里面写长长的电子邮件。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所谓的网络咖啡屋演变为后来满大街的网吧,那些个在实华开工作的京腔十足的姑娘小伙子们也算是国内第一批互联网的弄潮儿了。

    上大学的时候有门计算机编程课,学习DOS系统,是我最惧怕的一门课。那些个计算机代码如同迷宫,我在里面怎么绕也绕不出来。后来又修了一门计算机应用课,学了一学期的C语言,比DOS系统简单点儿,但还是学的云里雾里,痛苦不堪,计算机语言对我来说,堪称本星球最抽象的语言。后来写毕业论文,先用手写在本子上,然后用同屋G的导师办公室的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那台机器里。也有男同学颇有财力,跑到中关村去给自己攒台486,放在宿舍里,颇为风光,也算是那个年代的高大上了。那年代有钱人的象征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一个尺寸和重量都颇为壮观的大哥大,俗称大砖头,我们遥感课老师有一个,记得每次上课他都把大砖头啪一声往讲桌上一放,气场一下子就出来了,我现在才明白过来,那不就是当年的土豪嘛。

    后来工作了,在深圳的万科,学会了打字,学会了如何存储文件,如何管理文件。我姐花了五千大洋送了我一台486电脑,电脑其烂无比,是她的一个开电脑公司的朋友帮她攒的,也让我在我的人生经历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杀熟。我在那台电脑上练习盲打,学会了让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移动,打出一行行的文字。那时候对于做小文员的我,打字是基本配置,就像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一样。

    当时我们部门刚毕业的学生占了一半,他们都是学美术的,来自国内不同的著名美院。我们基本上都是刚刚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发现电脑的操作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习惯性的思维,好像掌握一种全新的语言。好在因为年轻,我们在三个月实习期不到的时候就掌握了这门语言。我看他们用COREDRAW和PHOTOSHOP制图,无比羡慕。有个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的同事,和我们一起进的公司,比我们大几岁,试用期内就被炒鱿鱼了,原因就是他没学会用电脑设计产品,那时候觉得他很有怀才不遇的烦恼,为他打抱不平,现在想来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残酷,跟不上潮流,就会被淘汰。

    后来我在不断地跳槽,在不同的公司精进我的WORD和EXCEL,让我高兴的是,我现在仍然在使用这些软件,它们尚未被淘汰。再后面的事情因为更新的速度太快了,我的记忆变得模糊起来,我忘记了什么时候注册了第一个电子邮箱,什么时候有了第一个博客,什么时候上了第一个论坛,什么时候上了CHINAREN校友录。只记得2001年我注册了QQ,失联多年的我才找到了我的高中同学,也才和LG自97年毕业之后第一次再见面,又在QQ上谈情说爱,到同居,到结婚,整个过程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生活的步伐好像被互联网催促着往前赶。

    现在,我从初中班到大学班全都建了微信群,因为有微信群,我们的聚会从十年一聚变成一年一聚。这个夏天和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喝红酒,吃铁锅烩菜(多么奇特的混搭),大声嚷嚷着聊着天,坐我旁边的姑娘告诉我,自从有了微信,生活变得无比忙碌,每星期参加不同微信群组织的活动。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个变化是电子书,我现在每天捧着个KINDLE,基本上我的全部阅读都是电子格式的。两年以前我告诉LG我看电子书有个很明显的困难,就是从电子屏上输入到眼睛的东西,很难再进入大脑,他说电子书是大势所趋,早晚纸质书要消失。我当时对他说的这句话颇为不以为然,到现在我彻底同意。70后已经在改变阅读方式,80、90后本来就习惯电子阅读,00后更不用提了,纸质书的消失指日可待,本来所剩无几的实体书店将变成古董店,正如我以前购买的所有的纸书都将作为一种纪念而存在,没准儿有一天这些个东东会身价倍增也未可知。我之所以选择电子书,有一个被逼无奈的过程,因为我在温村,我干着急够不到卓越的书,温村也有中文书店,书从国内运到这边,价格的数字不变,币种从人民币换成加元。去年夏天回国,我在卓越买了第一个KINDLE PAPERWHITE,自此开始了在上面购买中文书的乐趣,这东西打发了我无数的闲暇时间,中文电子书太便宜了,阅读变成了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里,最廉价的消遣。什么都涨价了,国内猪肉牛肉都贵成天价了,买一本电子书的钱只够买一颗大白菜,前两天给KK买了《纳尼亚传奇》全套七本,中英双语,3.99人民币,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在俺们伟大的祖国,什么都在涨价,唯有知识在掉价。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得了便宜还卖乖,对我来说AMAZON.CA的电子书卖的太贵了,换成中文版,马上便宜至少六倍,还能享受母语阅读的愉悦,这也说明了多掌握一种语言,总是好事情。

    如果说50后往前的人是被这个时代淘汰了的话,60后和70后还算是幸运,总算是搭上了这个轰轰烈烈的电子时代的末班车。

    接着说说50后以及50后往前的那些人。先从我妈妈说起吧,今年夏天回家乡,看到我七十多岁的妈妈每天除了遛弯洗碗收拾家,最大的娱乐就是躺在床上,用我姐给她的IPHNOE 2刷微信,看我们在微信群里胡说八道,看我给她发的孩子们的照片,是她每天必修的功课,乐此不疲。她也喜欢刷网页,看国内外大事小情。当别的老头老太在用无比傻瓜的老人机的时候,我的妈妈在使用这个世界上最新的(如果IPHONE2还算新的话)电子产品来娱乐自己,让我无比骄傲。有一天她给我看迪拜的某个音乐喷泉的视频,还连放两遍,并且为此赞叹不已,我觉得那个场景很经典,如果恰好有人把它给拍下来,可以作为IPHONE的一个小广告。给她手机的时候,我姐想她用不了多少流量,就按流量付费,没想到老人家一百元的流量蹭蹭蹭地就用完了,耗时半个月不到,后来强烈要求上网包月。

    这学期,我摸着黑选了三门课,有两门课都撞到女老师,而且都是加拿大婴儿潮那一代的。我无意冒犯,但是不得不说作为教管理学的老师,她们就像老古董。她们的穿着都很时尚,可是她们的硬件真的已经过时了,她们教的东西,让我想起八股文。如果是因为她们没有攒够养老的钱而赖在讲台上的话,劝她们去学习点儿新东西,再来这里骗钱。上节课,其中的一个女老师告诉我们她讨厌电子产品,她说她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用手表,她正好相反,她戴手表上班,把手机留在家里。她明确地告诉我们,技术的创新带来了生活的不方便。她基本上不用任何电子产品,连电视都不看。她认为电子产品带来的是一个无效的时代,因为大家浪费在上面的时间太多了,电子产品让大家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像她这种对电子产品的排斥可能是那一代人的通病,源于对无法驾驭新技术的一种惧怕,就像我爸无论如何不肯用手机一样。

    然后就是90后这一代,包括我侄子和基本上我现在所有的同学,都属于是这一代人。这一代人应该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接触电子产品的,据我观察,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眼睛离不开手机屏幕,手机完全像他们身上的一个器官,是属于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我碰到过一个中国孩子,和我修同一门课,因为是班上唯二的中国人,我俩经常并排坐,我发现他如果不把手放在屏幕上滑来滑去,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还有一点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他们对于电子产品配置的浓厚兴趣,说起什么产品什么样功能,他们经常能如数家珍,让被晾在一边的我羡慕不已。

    再后面就是KK和CK这样的00后,生下来就被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包围的一代,我管他们叫电子儿童。他们对电子产品的熟悉仿佛是与生俱来的,KK很小的时候就比我会用IPHONE,现在我很多问题需要向他请教。这就像为什么我们都能轻松掌握母语,是因为一出生就有母语的语言环境,00后一出生就有了电子语言的环境,所以他们对电子产品很快就熟悉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变化。很多职业和行业已经不复存在,实体书店纷纷关门,今天的很多职业在未来将消失,比如,邮递员。00后将面对的是一个很颠覆性的世界,不确定性太多,对这一代孩子的教育,我认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首要的。同时可以利用他们对电子产品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和这个时代的各种技术创新保持同步。我有个朋友H特别聪明,她儿子M是KK的好朋友,同班同学,两个人都是在五岁上学前班那年有了第一台IPAD。M对IPAD特别沉迷,到不吃饭不睡觉的程度,H就利用M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下了一个叫read me a story的软件,这个软件每天都会跳出来一个新故事,M就在每天的期待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阅读量大增,很快就成了班上读书最多最好的孩子。

    记得KK在三年级的时候,每星期的单词拼写一直不好,我给他测试,他总是很不耐烦,我们俩为此吵红脸好多次。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了spelling city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很简单,就是输入每个星期要测试的单词,然后,就在电脑或者IPAD上,按照读音拼写出单词,也有几个小游戏,孩子们一边玩儿游戏一边就把单词记住了。从那以后,KK的拼写再也不用我管了,我把每星期spelling test的任务转交给了IPAD,大家皆大欢喜。KK和CK的拼音也是从IPAD上学的,发音学的比我的标准。

    最近祖国开始提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国内的小孩子们又开始学习古文了,暑假回国,发现我上三年级的小外甥女已经背了不少《三字经》、《弟子规》之类。有段时间我练书法,突然开始害怕KK和CK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心血来潮让他俩背弟子规,背到“父母责,需顺承”就此打住了,这也太不民主了,这和加拿大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太冲突了,小孩子一定会产生困惑。这些圣贤的文章已经过时了,放到今天的情境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祖国的教育事业不能也心血来潮啊。

    一个上不了谷歌,用不了谷歌地图,看不到脸书,上不了推特,看不着YOU TUBE的国家是很难在这样的一个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还能保持继续向前冲的劲头的。其实啰嗦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咱们都得与时俱进,迈开大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时俱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vu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