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家是永恒的话题——家是小时候姗姗学步的地方,是偷偷喜欢隔壁的小姑娘情窦初开的地方,是少不更事却爱瞎胡闹的地方,更是陪伴父母时间最长的地方。
当我们慢慢长大,家却越来越远,刚开始的时候骑个自行车十多分钟就到家,慢慢的做个公交车一个小时才到,现在却是做火车也需要好几个小时。可在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小时侯天天回家,然后是一个星期一次,再后来是一个月,现在基本是一年回家两次而且每次不超过一星期。家由原来的固定住处变为每年住几天的酒店了。
离家久了会发现关于家的记忆变的越来越清晰,以前对家的感觉是笼统的,是一个大体的感觉,仅仅是个感觉。现在对家的感觉变的物化了,家的感觉是爸妈那越来越多的白发,是回家的那天老爸老妈站在路边翘首期盼的目光,是回家之后父母忙碌的给自己做好吃的身影,是回家之后的点点滴滴。
听过别人这样形容家:有父母在的家才是家,没有父母的家叫故乡。每次想起这句话心里都有种说不出原因的憋闷,我好想永永远远都有家。
以前只顾着自己,从不想回家,怕被管着,怕回家里就不能自由的玩了,现在年长了也慢慢在变老,体会到了时间的威力,也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现在只要有机会就想回家看看,不是为了看家,是为了看看因为他们在我们才有家的父母。
我们可能因为生活或理想或其他理由离家远了,但有机会还是多陪陪父母,科技再发达,视频再清晰,但那永远是触摸不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时间是个坏小孩,他跑的太快,我们永远追不到他,但他却有终点。
放假了,回家吧,如果出去旅游那就带上父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