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影子
“德”,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德的古字形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在古汉语中,德是会意字,结构解说,是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实施为行。古人非常重视品德,《荀子。王制》里说:“无德不贵,无能不官”《三国志.诸葛亮传》里云:“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古人有为由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着想的品德和胸襟,值得我们学习。
“负荆请罪”的故事,就是一个置个人恩怨于不顾,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的典范。战国时,赵国的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不和,廉颇好胜心强,处处为难蔺相如。有一次,相传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说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对他说:“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颇将军呢?秦军不敢侵犯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要是我们争斗起来,敌人就有空子钻,我不能忘记国家的危难啊!”这些话被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蔺相如的大度,赢得了廉颇和大家的尊敬。他和廉颇齐心协力,保护了赵国,这个故事被传为美谈。
曹操的以身作则,更是让人敬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操、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消灭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方,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他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留下了美名。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去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稻田者,斩首示众!
曹操的官兵经过麦田时,都亲自下马,用手扶着麦杆,小心地走过去,没有一个人敢践踏麦子。老百姓看见了,都称颂他们。正在这时候,地里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甘愿受罚,要求惩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们极力为他开脱,说服他以打仗为重。他为了惩罚自己,挥刀斩断了一缕头发来谢罪,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听到医德、艺德、功德、师德之类的词,由此看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和德行。作为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
何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人们给予教师很多桂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等,这些都是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说的。从实践的角度看,一个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我个人觉得,教师的思想境界、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应以一个文化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应以榜样、楷模、标杆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对待学生,应像春风,像及时雨,还要具备爱心、善心和耐心。有了爱人,就能做到对学生关心、呵护;有了善心,就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纵容、不鄙视;有了耐心,就能做到循循善诱,刚柔相济,不指责、不恼怒,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温暖。耐心和爱心是一个老师最应具备的品德。
可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幸运的。有的老师对待工作敷衍塞责,毫无热情可言,把工作当做养家糊口的饭碗。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甚至拳脚相加。对待差生,失去一个教师应有的耐心和责任心,厌恶、鄙视、不尊重学生。对学生出言不逊、打击、诋毁。有的老师有两种嘴脸,对待家庭条件好的是一种嘴脸,对待家庭条件差的,又是一种嘴脸。有的老师利欲熏心,追名逐利,在领导面前一个嘴脸,在同事面前一副嘴脸。他们巧舌如簧,口腹蜜剑,挖空心思、投机取巧。目的只有一个,博取领导的赏识,为自己脸上镀金。殊不知,再善于伪装的狼,终究会露出狼的尾巴。这些作法和做为,是教师这个特殊身份不允许的,更是与职业道德相违背的。
其实,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跟校长有直接的关系。我有一个朋友,向我说起一件事,让我感到震惊和不可理喻。她们学校的校长,平时在师生面前彬彬有礼。在教师大会把为人师表、仁义道德挂在嘴上,俨然一个谦谦君子。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敬重不已。后来,我的朋友为职称问题,校长处理极不公平,让她看清了校长虚伪的嘴脸。
我那同学教了20多年,申请写了一回又一回,迟迟没评上职称。眼看比她迟毕业五年的学生都评了职称,她心里开始着急了。有一次,她专门跑到校长办公室了解自己迟迟评不上职称的原因。校长说她的民主测评分太低。她愕然!整个人像掉进了冰库,浑身透着寒意。她极力控制自己的愤怒,强颜欢笑问道:“评分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依据?”校长笑呵呵地说:“平时工作业绩和表现。”“平时的表现?”她再一次愕然。“那他们听过每位老师的课吗?对每位老师的为人处世有多了解?”她压抑住愤怒,幽幽地说。“从平时考试的分数看吧,还有……”校长不看她,自顾自地说:“你还年轻,再坚持一年,我们会考虑的,好好工作,别背包袱。”看着他眼里的虚伪,她感到一阵悲凉。这就是大家眼里的好校长。谦恭的外貌下,藏着冷漠和浅薄。“还要让我等一年?我已经等了五年!”她气愤地失去理智,对着他叫道。后来,我那同学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任劳,差班难班全让她摊上,想不到领导从不考虑具体情况,以名次靠后为由,一次一次拒绝给她评职称。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从那以后,校长在大会上含沙射影地说:“某些老师,平时工作不努力,评职称尽找理由。这是不行的。一个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师德,得处处为学生考虑,为学校考虑……”她像挨了当头一棒,只听见耳朵里一片嗡嗡声。校长后面讲了什么,她一句也没听进去。校长那张慈善的脸,在她眼前交替出现……她在心里发出呐喊!你就是一个伪善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听完朋友的遭遇,我陷入沉思中。作为一个学校的核心领导,既无善心,也无调查研究,更无宽容之心。对老师的意见不但不采纳,还打击报复,这样的人还有点师德吗?能胜任校长之职吗?更可气的是,老师们对她的遭遇心知肚明,却敢怒不敢言。她告诉我,她迈出校长办公室那一瞬间,校长在她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是啊,这是一个敏感的时代,一个人情关系的时代,校长的一言一行,决定着老师的福祸。如果人人争着效仿这位校长,社会风气还好得了吗?神圣的学校,岂能被社会毒瘤污染?一个学校有了这样的校长,还能教育出身心纯洁、健康的下一代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忽然想起《周易.系辞下》里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记矣。”说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及收获的财富相匹配,则易招致灾祸。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谋划甚大,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校长都这个德行,这个学校的风气还好的了吗? 老师们又是一个什么样孑呢?
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有的人见风使舵,像墙头草,是非不分、善恶不变。领导偏向谁就跟谁亲密。领导压制、打击谁,就跟着瞎起哄,毫无明辨是非的骨力,和社会上那些贩夫走卒有什么两样?这样的老师能教育出阳台、正直、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下一代吗?有的老师和社会上的人鬼混在一起,坑蒙拐骗,无所不能。有人反映到学校,有的领导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这是他个人的事,不好干涉与为由,拒不加以约束和治理。种种表现和做法,让人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哀叹。
尽管学校对老师们进行了师德师风培训,如果领导和老师不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师德培训也不过是一个空口号,一个形式而矣,一切都如水中月、镜中花。为了更好地践行教育规律,履行教师职责,老师们,请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教育先行者吧!
徳像一个隐形人,无处不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难逃它的法眼。徳又是检验善恶美丑的尺杆。人有好生之德,让德行伴我们快乐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