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不是说说而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样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鸡毛蒜皮。我和先森每天早上有听新闻的习惯,今早听新闻时,有一个五世同堂的新闻,瞬间感触颇多。
新闻中说,五世同堂95岁老人帮孙子接孙子随后在看视频时看到老人满脸幸福的笑容,突然感觉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笑容。
吃早餐时和先生谈起这件事情,感叹家里其实有老人还是挺幸福的,虽然每天都会被唠叨但是还是会很安心吧。中午刷视频时看到另外一个同类型的视频,不同的是老人在孩子哪里住着,问老人还远不愿意走(老人是轮流居住,去另外一个孩子那里住),老人满脸透出不舍,孩子们也不勉强;唯独不同的是有网友评论,为什么要问老人愿不愿意走?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母亲或父亲在培养孩子时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主体,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们常见的会有三类父母:第一类是规避孩子是主体的类型,直接忽略孩子的发展,要求孩子完全依照自己的安排生活;第二类是完全发挥孩子是主体的类型,直接由孩子进行自我的决定但是不对孩子进行引导;第三类则是适当发挥孩子事主体的类型;对孩子的想法及做法给出适当的干预同时加以引导;可想而知这三类孩子中第三类的发展要远远优于前两种。那么对于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应当倾听父母的想法,适当的给出建议,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血和希望,自然希望可以和孩子在一起。
和先生聊完后,先生提醒我给父母打电话,是的,每周都会和父母通电话;一般每个月都要回老家看望他们一次。因为生活中的时间安排和计划是完全把父母安排在生活里的。
寒冬依旧,前段时间特地给父母买完衣服后急急忙忙送回家去;这也是每年每个季度的安排,生活规划里有对父母的安排,包含每年的营养补充、父母的衣物、家里的基本开销等等都会计划在我们的支出里。只因亲眼见过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更见过亲需儿养而儿不在的凄凉,变更觉得尽孝需提早的重要。
但是,孝,不是说说而已。孝是行动不是动嘴,更是付出而不是索取,也是宠爱不是伤害。。。。。。如若,你担心之后出现亲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不如及时行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