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摘自2011年8月28日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季谦先生回复贴
天下的事是纷杂的、多变的,但道理是一定的,苏东坡《前赤壁赋》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那讲来讲去都一样,没有什么可说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确实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呢?孔子还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一辈子。这个道理是永恒的。释迦牟尼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说,说法四十九年而无一法可说,到最后,讲什么法呢?有什么法可说的呢?
像各位老师在这样子的特别的学校,做一件特别的工作,其实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你参与这个伟大的工程,你的内心,应该有相当的、高度的智慧。那么对每一件事情,为人处事啊,所谓进德修业啦,应该都有一种相当的自省的能力,自发的能力。这个发,就是“退而省其私,亦足已发”的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发。能够有自省自发的能力,像这样子,我们在一起,不是谁来讲话给谁听,“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不讲也可以,如果要讲,讲出来也是互相的印证,啊,果然如此,而且是本来如此。
所以要我跟各位讲讲怎么教学,那讲来讲去,其实我跟你是一样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可以说教学是很艰难的,因为孩子的个别差异那么大,尤其送来这里的学生,跟在别的学校一样,有一部分是很好教的,有一部分是很头痛的,世间本来就如此,你不必惊讶。假如你知道人性是光明的、向善的、好善的,“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啦,假如是这样,而且又有了一些经验,应该就无所恐惧,所谓“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他就远离颠倒梦想,你的心就很平和。老子说,“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这才是教育工作者一种最深刻的、最本质的一种修养。也可以说是教师的特质。
现在一般的师范学校不做这种训练,其实这也很难训练。你没有去深度地认识人生,没有去体察人性的复杂与光明,没有去体察这一两面的存有、两面的特性,没有做这些体察的人,是不容易有刚才我所说的那一种笃定,于是呢,就随波逐流,就随着情况的变化,你心里面就起伏不定,甚至就急躁不安。那不安是自我内在的伤害,急躁,甚至表现为大声以色、疾言厉色,或是表现为暴力、打人,像这些都是越来越往下堕落,越往下,你的心灵越不能够平静,你的境界越不能提升。每一个人都希望清净、爽朗,所谓君子坦荡荡,每一个人都希望事情非常的简单、朴素。每一个人都希望人与人之间,同事、师生之间,都是那么样的温馨,每个人都希望如此啊,这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你如果静下心来想,天地本来应该如此,人生本来应该如此,就会有一种担当,这叫悲悯之情、忧患之感,那这个悲悯、忧患会产生智慧。所谓“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从忧患中产生智慧的这整个过程,不是令人沮丧、焦虑不安,而是非常充实饱满的,你是脚踏实地的,而且你有这种对生命的真正的体贴,这是人生一种非常深度的幸福和喜悦。悦乐之情,得以产生,所以“忧亦终生,乐亦终生”,这叫法喜充满,得法而喜。
一件事情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多角度了解,不仅是了解你自己,而且还包括别人,有人表现外向、有人表现内向,有人表现朴实、单纯,有人城府比较深,考虑比较多……人情世故本来就很复杂,但一定是以一种坦荡光明、敦厚温柔的心来带领自己的进德修业,或许对方的反应不符合你的期待,其实你也不可以期待。你坦荡地对他,他没有坦荡地对你,请问你怎么办?这时候你若想会不会吃亏,是不是受了欺负……这样子计较下去,就会有嫉妒、愤怒,哪有人喜欢这样子呢?没有。所以对方也一定会受到你的感动。所谓“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宋明儒说,“不能动人,皆是自己诚意未到”,你诚意不够,所以不能动人嘛!这样,你就为生民立命了。什么叫为生民立命?与你相处之人,在家就是修身齐家,在外就是讲信修睦,这是何等的功德啊!你自己是非常的稳当,非常的饱满,生命饱满。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心中有这样一种美感,你就体验到人生之美、天地之美,这对自己来讲,是何等的清爽、清安!那对人呢?没有人不愿意和你在一起相处,都受你的益处,这就是往圣的绝学,往圣的绝学不过治国平天下,也是从这里出来,所谓内圣开外王。
你现在外王很小啊,因为你处的环境小啊,但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飞龙在天,有见龙在田,都是龙啊,你见龙在田的时候,你就见龙在田嘛,在田就几个人,但是这种力度,这种力道,你有机会的时候,你能够接触更广大的人群,或者说你的德性会流行,会流传的。刚才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你存下来的、你感动别人的这个“神”,又去感动其他的人,所以“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这不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你不一定要当王、当皇帝,才是为万世开太平,这颗心就是为万世开太平啊。
那你说,一个小小的学校,小小的班级,教一些经典,你讲那么多干什么呢?你不讲那么多,你就不可能把一个老师当好,乃至不可能把一个人做好。所以说你要有厚度、要有深度,就是表现在这里,当下,你不要说我这么高明,一定要去当总理才行啊,天天就想着总理梦,呵呵!刚才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这是圣人之教、儒家之教的教导。所以不要怨,不要怨我的地位这么低,我的工作这么小。价值不价值是在内心里面,内在的心灵、心灵的世界,文化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是无限广大,现实的世界是有限的。那做人的价值也在于自己认定自己,自己能够把自己做好,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也不需要。没有表现机会的时候,也不要伤嗟,那遇到机会也不要太多的表现,一个人为什么要表现给别人看呢?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赞赏呢?如果家长来感谢你,你当时很高兴啊,与民同乐嘛!“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家高兴我跟着高兴。但是受到批评,请问你是不是就沮丧了呢?我这么尽心尽力,你还批评我,你孩子进步那么多了你还不满意吗?你要知道人情的变化,人情的观点的各方面,所以你尽心尽力,你知道你的价值所在。那别人的反应不是不去重视,这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这样你就能稳定,你一稳定你就能够自得其乐。
所以一个人,只问自己心地光明不光明,其他的都是其次,虽然我们未能免俗,名誉啊、声望啊,爱面子啊,或是希望别人赞赏、尊重啊,我的话被别人听从啊,这个令施号行啊,这样子也是意气风发,好像也是人生之乐。其实,这个不是真正深度的悦乐,儒者、圣人所追求的深度的悦乐不在这个地方。所以君子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这个是自我的一种认定,是你自我安心的第一步。再扩充开来,能够体谅别人,也不要太过苛责,所谓“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也不一定有诸己,就要求诸人,“躬自厚而后薄责于人”,像这样子,这个团队一定是合作无间。你在体谅他人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一个心灵中默默的自我安慰,纵使对方不能理解,但是你是知道,你已经尽了力。不管是同事还是学生,我们都互相勉励,大家共勉于进德修业。那一时之间有没有效果,你不要太过计较,你只要能够信任、信赖,这个天地至理是一的,天地心灵是一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必定日渐地转化,所以要眼光长远,特立思考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他才能够有长远的眼光,要不然他随时都会摇摆,随时都是不安的,你有长远的眼光,你就能够笃定地走下去。
那像这样子,不仅有益于己,而且有益于人,更有益于天下人,来观瞻效仿。我常把遂昌这个学校看成是天下人的,天下人的楷模。赵老师周老师办这个学校,也不是为自己,这是为一个时代,为一种教育的理想而办。那么,以往、最近乃至于将来,都会有人来参观,来观摩,来取法,我不是说要你有很大的责任,但这也确实是实情,你也要稍微做一种担当。不是一定要做给别人看,说我们多么了不起,而是一种默默的一种自我的要求,要求你自己要有这个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