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渴望童年时期的那种慢生活,哪怕只是在节假日双休日。
小时候,家在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抬眼四望,目之所及皆是山。无论何时,均是满目苍翠。
清晨,在公鸡的鸣叫声中起床。父亲上山砍柴或下地干活,母亲开始烧火做饭,整个小山村都浸在袅袅的炊烟中。我和弟弟呢,各拿一本语文书,坐在门前的竹林边咿咿呀呀地念。
早餐是极其简单的稀饭加鸡蛋,配上一块豆腐乳。偶尔会添加红薯,吃起来甜甜的,下稀饭的菜都不需要。
早餐后,得走五六里山路才到学校。我担心迟到,经常一路狂奔,斜挎的布书包啪嗒啪嗒地拍打着屁股。不知为什么,上学的路上常常看不到一个人影,于是越跑越快。一口气跑进教室,来不及喘气,老师就已经进教室了。估计我的慢性子就是从小养成的,拖拉的毛病也是那时落下的。
放学时是最惬意的,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同学一起,追追打打、说说笑笑间就回到家了。中午肚子饿,总是急急忙忙跑回家。傍晚时间长,我们时常会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悄悄地往山顶上走,一路寻些野果子之类的解馋,弄得满嘴都是紫红色。回到家后,悄悄地从大水缸里舀一瓢水,溜到屋后漱了口才敢出现在母亲跟前。舌头是断不敢伸出来的,因为母亲见了,准会严厉呵斥。
山村的夜晚来得早,有时母亲忙得顾不上看我们,也就可以幸免于“难”了。
晚饭后,点一盏煤油灯,就着微弱的灯光写一会儿作业,就去找小伙伴们疯。总是在母亲的一再呼唤下,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睡觉。父亲一向不苟言笑,尽管他从未开口责骂过我们,但只要看到他的背影,我和弟弟都会赶紧溜回家。
童年的点点滴滴,都珍藏在记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