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的抑郁,一对夫妻前来咨询。丈夫认定这个事件中,妻子要负更大的责任,而妻子觉得是丈夫太过于固执和悲观影响了孩子。他们彼此都在责怪对方,想改变对方的想法。责怪只会让对方更加固执并且不原意承认自己的问题。只有立足于绝不责难对方的交流,才可能化解防御心理,促使对方自我觉察。
这种只关注对错是非的做法,往往会给双方的情感带来伤害,时间一久,可能会到了伤害无法弥补的地步。
许多由一见钟情的爱情而开始的婚姻,共同生活几年后,曾经甜蜜的情感就变得岌岌可危。很多妻子连话都懒得跟丈夫讲,被丈夫触碰更会感到不快;也有许多丈夫看到妻子的脸、听到她的声音就会感心情烦躁,这样的关系无疑会诱发各种疾病。
结婚多年的夫妻不再亲密,这种情形之所以这么普遍,是因为人们大都不懂得充满情感地交流,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人们几乎没有机会能够学习到充满情感的交流方式。我们大都习惯用头脑层面做出回应。当配偶说“我身体不舒服”,另一方可能会说:“去医院看看吧”。
身体不舒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心情呢?是不是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了?工作是不是很辛苦?当伴侣说身体不舒服时,不应该急于给出去医院检查的建议,而是应该问问,是不是有什么烦心或担忧的事。很少有人会这样反应,有人反倒恶语相向地往对方伤口上撒盐:“别这么任性”“谁让你喝那么多洒,自作自受”等。这样的问话会让对方变得不再想说话。
想要保持良好的伴侣关系,双方必须能够心意相通,即互相理解彼此的想法和心情。在需要表达的心情和感受的关系中,用不带感情的头脑式的交流会让关系疏远。
人们之间的交流分三个层次:“头脑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和“感知的交流”。头脑的交流是指以传递事件的内容为目标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涉及当事人的情感,适用于工作、谈判等场合。当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用这种方式的话,就会造成心灵的隔阂。人类基本的被爱与被爱的心理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各种关系问题及身心问题。
交流时着眼于心情的交流即“感情的交流”,互相交流感受会增加彼此的联结,无论是诉说方还是倾听方,都能体验到头脑式交流所无法获得的充实感、亲近感。很多时候,一个人只要感到了“有人原意倾听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内心里“渴望被理解”的期望就会得到满足,问题就会自动消失。
比起情感交流更加深入的是“感知的交流”。所谓感知,不仅是理解,更是以自己身体去感受对方的情感,比如在和对方交流时,身体会起鸡皮疙瘩、眼眶湿润、心头一紧等身体反应。这种交流即是“灵魂的交流”。
如果伴侣说“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能够仔细观察对方,精准地抓住对方的心情和感情,通过非语言的信号读出其背后隐藏的感受,就自然不会从头脑层面去给出建议或评判,就能够真正理解对方。当伴侣间通过身体的反应感到自己理解了对方的心情、碰撞到了灵魂时,对方就会运用自己的力量有所行动。而停留在头脑层次的交流,则会使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感觉。
灵魂的交流中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全然在当下,充分倾听和感受、接纳对方的心情,准确地重复对方的感受,使其本人觉察到自己的情感,就能够找到力量和解决之道。这种方法做起来并不容易。具体的做法是询问其感受和想法。比如如果丈夫说:真不想去上班或回家表现出很烦恼。妻子可以问:你觉得去公司很痛苦,是吗?即使是不善于谈论情感的丈夫,至少也不会因为这样的回应而生气。如果妻子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不去上班怎么生活?或者说我带孩子做家务也很累。这样的回应就会使得对方关闭心扉,丈夫很可能压抑着不满情绪去上班了,使得工作也完成得不好。事实上可能是他被调到了一个不喜欢的部门,而不喜欢这个部门的原因是这个上司。而他不喜欢这个上司的原因是这个上司比较严厉,唤起了他内心不时候对父亲的恐惧,如果妻子耐心地对话让他觉察到,只是这种对父亲情感的投射产生的不喜欢,这种感觉就会瓦解。丈夫就能够轻松地上班了。
对于一直只进行头脑交流的夫妻,交流情感可能会害羞,也可能某一方会觉得:“我也有话要说,凭什么我要先听他说?”或为什么不能他先理解我。这种想法只能给双方带来疏远。
“爱出者爱返”在夫妻之间体现地更加直接而快速,如果夫妻间能彼此理解、交流感受,就能够感受到亲密、幸福,会起到减轻生活压力的作用。夫妻间若是一直隔阂不断,就一些生活中事件相互指责对方,不仅各自内心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还会处于诸多纠葛所带来的压力中,这种压力会招致疾病。夫妻间强有力的爱情纽带,会产生强大的免疫力来战胜人生逆境所带来的压力。
人类身心健康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能够实际体会到生活在这个世上的幸福。亲密关系是决定一个人幸福感最核心的关系。只有当夫妻之间出现灵魂的交流时,才能有真正的亲密与幸福,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夫妻。为了达成这一点,夫妻双方都必须自我成长,从而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能够自爱与爱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