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理解小感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理解小感

作者: 墨语炸读 | 来源:发表于2021-11-19 00:58 被阅读0次

    最近听樊登老师讲的《孟子》有句话让自己有些触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对于我自己而言,最开始的理解就是,自己要努力地做事。别抱怨,将注意力集中。

    不过在听樊登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这八个字需要拆解一下,才能让自己体会更深。先要有“行”,为什么不是思或者是学?因为单纯的思或者学并不会让我们发生改变。只有我们思考和学习之后,转化成行动了,我们才能有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是对还是错。另外一方面,将我曾经的抱怨的精力和时间专注在行动上,专注在能或者的结果上。

    再者我们行动之后可能收获的有成功当然更可能是失败,那个不想要的“不得”。为什么有那句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起初我以为是一种悲观主义,现在想一想更应该是让我们能够坦然而真诚的面对自己的“不如意”和“不得”。当我内心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失败之后,反而能更让我看清自己需要提升和补全的地方,也更平和的面对外界的否定和非议。 我们知道事有“不得”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平静地去解决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找各种借口去逃避。

    接着说“反求”,其实这个是与前面的“不得”对应的。按照我们心理本来的趋势,我们是很难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者错误的。所以按照这个趋势,“正求”就是我们对于环境、条件、其他人的要求和求助。如果我们“正求”求不到呢?我们就会抱怨,甚至会怨恨。抱怨环境不好,抱怨条件不足,怨恨伙伴不给力,怨恨领导不公,下属太懒等等。那如果我们“正求”求到了呢?我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去做下一件事了,可是我们本身的能力和技能呢?还是保持在原地。就像一个从小学到高中到处找人替考的学生,到了大学自己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课程上讲的课程都不知道是什么。 如此看来“正求”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不会帮助我们成长进步。所以我们要开始“反求”。

    如果“正求”是向外界和他人求,那么“反求”就是向自己求了。那么又为什么是“诸己”而不是“自己”呢?

    刚开始我的理解的诸己只是为了强调自己,不过后来接触到一些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思维模式之后,我才发现“诸己”的妙处,“诸”,在文言文上有之于的意思,所以很多会翻译成之于自己,就是向自己的意思。不过呢,诸位觉得诸位里的“诸”字还是之于的意思吗?

    “诸”的另一个意思是很多,所以我对于“诸己”的理解也成为了,很多个自己,那什么又是很多个自己呢?可以一个是用积极正面的方向看的自己,也可以从负面否定看的自己,可以是从心理学去思考的自己,也可以用经济学思考的自己,也可以是从物理学思考的自己。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反求诸己”本质上就是提倡我们用多种思维,多种方向,多种专业领域角度的思考反省和行动了。那么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思维、专业领域角度去思考分析呢?我想最恰当的例子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用三个方向是二维视图(左、正、俯),帮助我们去划三维视图。只有用更多的方式去观察,我们才能更本质的认识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理解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hs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