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学不好英语(或者说,我们最终没有英语交际能力),这是我们的学习路线决定的。
学习语言,一般有两个路径,调动的是不同的感官,一个是从声音入手,一个是从文字入手。
2
学习母语,我们是声音入手,在接受了一年左右的声音刺激之后,我们开口说话,用嘴巴来验证我们曾经(和当前)听到的声音。
最后,我们是在文盲的状态下,掌握了母语,只有进入小学之后,我们才开始从文字入手深入学习母语。
3
学习外语,我们采用了另外一套方法,完全和母语的学习过程对着干。
我们的英语课堂,第一节课就开始学习英语的文字,也就是二十六个字母。
往后的课程,也越来越偏重于英语在字面上的学习,选择性忽视英语的声音形态。
到目前为止,英语还是不考口语,“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在考试中并没有平均分值。
很多宝爸宝妈再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时,也是着急上火,希望孩子能快速掌握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声音的输入,即便想到了声音的重要性,也只会盲目地“磨耳朵”,磨了几年也不见效果。
4
都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什么在英语学习中,大家搞不懂这个道理呢!
想真的学好英语,真正拥有英语交际能力,就只能走母语的路线。
如果和学校英语教育一样,只是单方面地培养阅读能力,最后当然是哑巴英语。
种了芝麻,收获的只能是芝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