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汉的那些事

西汉的那些事

作者: 伯涵子弟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22:25 被阅读0次

未重读《史记》前,脑海中仅存汉初三杰。此次再读,绛侯周勃映入眼帘。
周勃者,沛人也,从高祖起于微末。编过箔曲(一种竹编养蚕器具),给丧事吹箫奏挽歌。身经无数次战事,屡建奇功后,官居太尉(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长)。
然而,战争时期的周勃在光芒万丈的汉初三杰前,始终是低调、内敛的。而从以下这件事始,周勃的大用方可显现。

刘邦仙逝前,吕后曾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刘邦提及曹参、王陵、陈平等人,亮点在末句。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这句话,定义了汉室两百年的基业,不至于落入外戚之手。如果说,对三杰的评价展现了刘邦知人善任的能力,那么对周勃的认知则到了巅峰造极的化境。高祖之所以为高祖,绝非运气一词可概括其一生。至此,若输了天下的项羽泉下有知,也应该是心服口服了。

周勃的稳重,可能来源于职业性格。毕竟编箔曲这事,没有一定的耐性不行。在吕后摄政期间,她曾试探地咨询众臣子加封“外姓王”的事。其中,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反对,比如丞相王陵。可在这事的表态上,周勃却反常地顺应吕后之意。可见,勃虽读书少,但政治的敏感性一点不低。

本人推测,勃之所以不在此时违逆吕后之意,原因有两个。其一,经秦末、楚汉之争等战事,国家社会都需要安定;其二,评估彼时彼地的优劣,较之吕后的刚毅与心计,勃自料不及,所以宁可违逆刘邦的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
所以,当王陵质问他,为何背弃先帝盟誓时,勃如此作答。

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为了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保证汉初高层的稳定,成了第一要务。这在后来,诛杀诸吕后,请出刘恒(汉文帝)做代王也是此理,一切以大局、大势为重,而非个人自私。从此来看,勃不仅安的是刘氏的天下,更是安广大黎民的天下。这也许是和他出生于底层,深刻理解民间的疾苦亦有关。

勃的一生,可谓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写照。后来请刘恒称帝后,却一度反遭刘恒的迫害,几近死于狱中。若非得到各类势力周旋,一定于狱中死于非命。

周勃者,能得以善终,不可谓不是汉初风云中温情的一面。

时间飞逝,历史也再一度地重演,真心希望,在未来,有更多这样周勃的存在。

相关文章

  • 西汉的那些事

    未重读《史记》前,脑海中仅存汉初三杰。此次再读,绛侯周勃映入眼帘。周勃者,沛人也,从高祖起于微末。编过箔曲(一种竹...

  • 历史系列——西汉的那些事

    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事,该换换话题写了。一直对历史感兴趣,就写写西汉的事吧。 大家都知道西汉是刘邦建立的,他说过一段...

  • 西汉后宫那些错乱的关系

    为了争权夺利,男人们女人们都想尽各种方法,而皇宫内的大戏则是这些斗争的真实反映,西汉后宫内,妃嫔和帝王和外戚的错乱...

  • 《西汉的那些人 那些事儿》002

    刘邦看着秦始皇出行的队伍,豪车宝马(那是真的宝马),发自五脏六腑地感叹了一声:大丈夫当如此! 就是在这一声长叹之后...

  • 《西汉那些人 那些事儿》004

    吕公说了一句话,吕大娘就闭嘴了,“这不是你们这帮老娘们儿能明白的。” 在吕大娘看来,把女儿给谁也不能给刘邦啊,可是...

  • 《西汉那些人 那些事儿》005

    然后老头又给女儿相面,也是大富大贵! 吕雉这下高兴坏了,自己生了两个活宝,尤其是儿子! 相完面后,老头就离开了,吕...

  • 《西汉那些人 那些事儿》006

    说真的,我想对现在的初中生语重心长地讲几句很有含金量的话,这篇文章有几个考点很重要: 第一个,“阳夏”的“夏”字的...

  • 西汉

    芒砀起事未远谋, 国病求医三杰出。 行军八年半九十, 续行陈平有阴谋。

  • 西汉后宫里的那些女人们(1)

    西汉的繁荣昌盛是历史公认的,从高祖刘邦开始直至王莽篡权,曾经辉煌的西汉便已成为过去时。 对汉史的涉及始于一部电视剧...

  • 《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历史是根,读历史是知道我们的来处

    引言: 本来就很喜欢历史,这本《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更是让我对西汉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兴趣,对那时的人、事、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汉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civ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