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了《世说新语(二)》的前两话。“雪夜访戴”和“淝水之战”。主角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王徽之·子猷和谢安·安石。
奇妙的是,正好是在魏晋那个尊重门第的时代里最大的两大家族的人——琅琊王氏和谢氏,史称“王谢”。都是风流倜傥的名士。每一则故事都值得后人回味无穷和淡淡感动。
住在山阴的子猷在雪夜突想访问远在剡县的戴安道,便连夜坐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一夜,到了戴家门口,子猷却没有叩门,而是原路返回了。人问其故,子猷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回答令我抚掌而笑。这就是王子猷。不仅仅是王羲之第五子的身份,而是一个独领风骚,翻腾巨浪的浪荡风流子的奇伟之处。
【ps:话说看到雪夜访戴中,王子猷四望皎然,咏左思《招隐》诗。我一愣,左思不就是那个写《三都赋》的模仿嵇康的“丑男”吗,哈哈,几乎忘了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了,只记得了他的逸闻趣事,都是《世说新语》之过!】
再说“淝水之战”。这也是中国历史闻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前秦的苻坚和东晋以谢玄为主要前线指挥者之间的战役。我心中的谢安是一个风流的飘逸的美男子,没想到蓝雯轩这一版是一个白发白须的老者。倒是把谢玄画成了一个帅气的能文能武的年轻男子。不过其实这样确实更加靠谱一点。因为谢玄是谢安的侄子,其实淝水之战时谢玄已经四十岁了,更何况谢安了?
谢安最为后世称誉的就是其温雅的性情,从容的心胸,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治国以儒、道互补,行事淡定宽忍,顾全大局,看似随性实则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深远的谋略。
从世说新语里这则故事即可明显看出。谢安看到难得的以少胜多的胜局,没有喜形于色,仍然继续对弈,“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实在令人敬佩。
这世上有人假意淡然,但是一旦出了极大的喜局或悲局,无论是谁,都很难保持神色自若。这种风骨并非伪装所能掩饰的。而是真正的大气魄。
然而一代名士谢安,因淝水之战声望一时无两,遭到君王猜嫌,群臣构陷。两年之后病逝。他的棋局终于在巅峰之时戛然而止。令人叹息。
世说新语不只是一部八卦小册,更反映了文人风骨,透露出世态悲凉。静下心来品读吧。在这样的年头,也许静静地读一本史册,已是一种奢望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