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年终总结
2.美食&旅游版块年度规划
3.旅游专题
4.美食媒体拓展工作
二、本周
1.玩乐3.0
a.内容定位(哪些要,哪些不要)
周一的会,明确了品质生活指南大的方向和定位,周会上又提到新版玩乐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价值性、落地实操一些更具体的点;
现在在资讯、商品、服务...我们现有庞大的库里确定新内容的时候会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所以这里要说的内容定位我不再从大的品质生活上去赘述,大的方向已经有共识,就我执行的疑惑(商品推荐的关系)和我以用户角度所希望看到内容,哪些资讯内容我们需要,哪些不要,做以下设想
用户,都市白领,中高端有生活品味人群
内容的价值性优先原则——与商品的关系
我们提供的是价值资讯,即使有一部分商品内容,但是那不是单纯的某类商品测评和盘点
eg:你真的足够了解化妆棉吗?一篇实用的科普文,首先阐释这个东西该不该用,怎么用,后半部分可能会有部分品牌的推荐,但是也不妨碍内容本身的指导性价值
化妆棉可能针对的偏女性化,其它比如,品鉴红酒、红酒收藏、品茶(初阶或者进阶水平但对用户知识储备要求不变态高的内容)实操性与观赏性兼具,如果是零基础小白文,从我个人偏好来说非常欢迎文章推荐,性价比高的(不用太纠结购买链接,我认为初期不用顾虑这个问题),或者经典款(毕竟涨姿势装逼也是现代人的重要需求)。
大多数用户离开是因为产品本身没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对含有商品推荐的内容,首先要判断的不是这篇文章是不是广告或者软文,编辑应该自己先读一遍,看看它说的对不对可不可行;其次再判断商品部分的内容是否相对客观。
弱化时效性,
我们的用户定位很大一部分都是上班族,每日更新的内容需要考虑阅读的场景,这一点同意茜姐。我认为内容没必要生搬硬套紧随热点事件(比如,爸爸三去了哪里,芈月传在哪里拍之类),但是要考虑季节、节日(冬天吃羊肉,圣诞家庭轰趴,怎样让家里变得更暖)
带有时效性的内容,类似于一周观影指南,以周刊或者半月刊的专题形式呈现。虽然有时效性,但这一块内容我觉得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借助文娱组“翻滚吧好莱坞”的专题,丰富内容。
更强的针对性,理想的状态是希望从标题到内容都可以具体;文化以及价值观输出的内容可以有但是不能太多。内容不要太宽泛(圣诞吃什么),可以细化到可以给用户脑海里立马出现场景(圣诞轰趴,姑娘随意喝不醉的香槟;看看外国人是怎样吃火鸡)...尽量避免大堆的盘点堆砌,一方面考虑到操作性,另外我认为能够认真读完好文章的用户更有品味和价值。
关于内容专业性这一方面,初期我们应该不会采用每日几十篇更新的方式,编辑有余力去读文章,可以借助相关专业领域(比如电子产品)编辑的选稿建议,如果我们内容部编辑handle的文章内容,我觉得就不必考虑那一类高端用户的需求了。
强地域性的东西,除非是特别有影响力的大品牌事件,地方性活动可以放弃。
b.哪一个领域
这一点我并不是很确定。最初认为联系比较紧密的有,美食、家居、科技、时尚,健康,阅读...这些都比较宽泛,蓝靛提到的内容覆盖面更全面。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不可能做到大而全,如果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切入,我可能倾向于美食、家居、科技、以及我希望可以继续保留的观影指南(虽然我对目前这个栏目的运行状况并不是很了解)...
美食是刚性需求,对生活品质稍有追求的人对家居都还比较关注,科技是考虑到我们男性用户的比例。
至于选择一个领域,比如美食,我觉得即使是初期的一个内容范围,也有点太窄了,辐射的用户有限;并且没有足够优质的内容保证每日更新的稳定。
c. 内容生产方式
媒体合作与PGC,初期主要依赖媒体,但是期间我们需要去培养和发掘一些达人。赞同产品提出的,通过媒体&达人名片的方式,先确定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一批媒体,相对内容库来说,在玩乐的露出应该是更独特和引人注目;考虑到初期内容质量和玩乐的影响力,UGC暂时可以不做
另:
目前供参考的dayline的形态,要思考怎样避免优质内容快速更迭,考虑到大部分用户目前的阅读和上网习惯(我猜的),有耐心每天看十篇文章的人也不多。还是难以避免优质的内容随着时间下沉(并且不是每个用户都那么活跃每天刷三五遍...)。虽然有相对精美的精彩推荐功能,但是怎样利用好推荐,以及其它优质内容的露出渠道,也可以思考一下。这方面暂时没有好的想法
关于内容定位,会上提到的关于新版玩乐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价值性、落地实操一些点,,品质生活指南;
b.哪个领域最值得做
没有清晰的思路,不要大而全(美食、家居、时尚、科技产品、电影...应该比较适于切入)
c.内容生产方式
深度合作媒体&达人
2.美食,图赏专栏,先做内容,再争取推广渠道
【深夜食堂】?
3.春节美食专题策划
【有家的味道,才是过年】
4.美食媒体拓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