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上简书发文了,其实我并没有停笔, 只是在后台忙碌罢了。最近给80~90年代的日记排版成书《往事如烟》,共18万字。给2017~2019年的日记排版成书,共57万字。给2021年1~3月的日记排版共29万字。现在给大家欣赏一下书的序言和照片,感谢大家的雅赏!
《往事如烟》序言
八十年代是百废待兴的年代,国家层面在酝酿经济如何与国际接轨。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到处都是学习的热潮。改革开放让踌躇满志的知识分子上台接管企业,重振企业的活力。文学界在寻找失落的自我,阅读的风尚在整个社会兴起。许多经济的弄潮儿离开企业下海捞金,整个社会在动荡。
八十、九十年代是我的青年时代,也是学习热情高涨的时代。那时候学习不容易,能得到的书籍不多,虽然水平有限、非常稚嫩,也写了一些日记和写作练笔。有一些人物描写、故事和文学哲学随想。
2019年我把散落在各个本子里的文字集中输入电脑(已经失散了一些),共有十八万字。虽然很散乱,不能算书,但是为了纪念那个时代,纪念青年时代的热情与梦想,纪念那时候的情怀与努力。
以前我觉得九十年代的日记写得很差,寥寥一两百字也算一篇日记,缺少细节描写。可是现在看来,即使那么寥寥几笔,也是多么珍贵啊!今天当我重读1997年的日记时,我完全沉浸在那时的岁月光阴里:虚弱的身体、寂寞忧伤的情怀、飘渺的希望和抱负。最遗憾的就是当时记录得太少了,以前的东西就像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满带着遥远年代的气息。
虽然这些零星的碎片不足以再现整个逝去的年代了。 然而,正因为失去是的和稀有的才弥足珍贵,虽然文字不多,但是整理出来也是馈赠给自己的一笔精神财富。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四十年就过去了,仿佛还在昨天,又仿佛已经恍如隔世了。现在我把它们汇编成一本小书,当我今后翻开时,还能瞥见那遥远年代的影像和心灵。
2021年2月6日
《人淡如菊》序言
2015年退休后时间过得更快了,体质也越来越差。除了做家务就是看新闻、视频、吹口琴。或者一会儿看看古文、一会儿又看看名著、看看《中国通史》《英国历史》的视频,这些碎片式的学习就像过眼云烟,并没有在记忆中留下多少痕迹,而寂寞空虚的心灵需要有个精神的家园来栖息和陪伴。
人生是一次孤独的旅行,年纪大了对时间的感受越来越敏感和深刻。在无聊中虚度岁月的时候,想起了年轻时的爱好,于是写起了日记,把现在转瞬即逝的思考和感受记录下来,以便当岁月远去时还能重温那些时光的诗意和情怀!
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里” 我要用语言为自己建造一个精神家园。一位朋友说得好:“精神的富足就是把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过得很诗意。”我深以为然。
生命和时间是宝贵的,不要让太多的家务杂事遮蔽了自己的心灵。要敞开心怀,去感受和品味大自然和生命之美。我们今天的写作,已经不再是去实现社会价值,而是为了心灵的自由,为了自我实现和审美的人生。
我把2017~2019散乱的日记整理起来,汇集成这两本书。那些岁月和生命已经逝去,然而文字就像化石那样,镌刻着生命的信息,永久地保存。
2021年2月8日
《茅屋赏雨》序言
时间过得真快呀!2021年才来到,转眼间三个月已经过去。每天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就像走马灯似的,每一个鲜活的当下一晃就沉沦为虚幻的过去。逝去的那些日子我都做了些什么? 都想了什么?回想起来早就一片模糊,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辜负自己的初衷,把生活中感受的点滴、与友人的交流和自己放飞的幻想都记录下来了,共有二十多余万字。
生活就像波光潋滟的河水,看似每天都一样重复,而实际是每分钟都不同的。每分钟的河水已经不是前一分钟的河水,每一朵被吹皱的波纹都闪耀着独一无二的美。因此看似枯燥无聊的日子,如果仔细感受和品味都会发现新鲜的美。
窗外的树木、远处巍然耸立的高楼、辉煌的落日、鸟雀悦耳的鸣声、高远而辽阔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都给我带来欣喜和诗意。晚上在灯火璀璨的梦幻般的街头散步,在朦胧的夜色中、在河边杉树下的沉思默想,都让我深深地沉醉。与友人的交流和争辩都能激起我思想的火花。
记忆就像一把筛子,筛掉的是生活中无聊和琐碎,留下的是岁月中闪光的金子。
经过了寒冷的万物凋零的冬天,又迎来了鲜花烂漫的春天,大自然的一切又重新充满了生机。四月份也是我的生日,我把这些沉甸甸的文字所重现的时光印成书,献给自己的生日。但愿那些美好的瞬间都能变为永恒!
2020年3月20日
现在我共有八本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