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有风放出来,文章马伊琍离婚了。
到中午,果然本尊宣离了。
以“文爱马”给孩子取名的顶级狗粮,也正式宣告成为经典。
今年看来流年不利啊,那么多经典人儿分手。
嗯,心有余而力也赞同~
那我有什么看法呢?我的看法就是,吃完瓜,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
35岁,不会做饭,是有福之人吗
早前,父亲生病住院时,隔壁床有位六七十岁的大叔。
大叔的妻子悉心照顾,家也不远。
每天除了看护,还要回家去给大叔做营养餐再送来。
大妈要回去前,会叫她女儿来守着大叔,换她回去做饭。
时间稍长熟悉了,大妈有一天闲聊:我女儿长这么大,从来没让她做过一顿饭。
颇有把孩子和家庭照顾得细致周到的自豪。
然后一脸等我100分表扬的期待。
我…麻着胆子问:意思是您女儿,基本的做饭也不会?
大妈有点生气:这么大不用学做饭,是她有福气啊。
额的神啊,不会做饭,如果在极端环境下,只能饿死,这是哪个野路子福气啊。
至此我有点惊讶于,她温柔外表下的掌控欲。
我突然有点想八卦,和她聊起她女儿来。
35岁,未婚,大专毕业就被父母叫回老家小城,考取了基层公务员。工作轻松,稳定,福利待遇好。
在亲戚朋友安排下,相过十数次亲,皆不是良配。独身至今。
家里处于老城拆迁地段,修了一栋楼,有租有卖,颇有家底。
人长得比较端正,很瘦,一脸空洞,沉默寡言。像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会隐身的人。
看着她,会联想起《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
我也与她对话过。
基本是问二答一,简直属于我话痨搭讪史上的职业瓶颈。
近来我最优秀的成绩,要数某次在菜市场,久别重逢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名嘴王老师。
想当初,大多数同学见到她,就成了自闭儿童,极其怕她。
但如今的我,不会辜负任何热情似火的人。
我们站在市场摊位前,聊得如火如荼,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从上午9点聊到12点,并陆续被三个菜摊驱逐。
所以我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谈话,并挥手约定,下次一起去南山草地遛狗,再聊下一季。
就这种量级的我,依然是被大妈的女儿轻视的。
说明什么?她了无生气。
是个不沾人间烟火的人,她从不会做饭嘛。
本来很想问她:
假如有一天,地球发生了某种灾难,像黄渤的《一出好戏》一样,一群人漂到了荒岛上。
生存技能变成第一位。
钱已经不再是当地经济秩序里的货币。
你能活下去吗?
但我预料,她只会耷拉着眼皮吐出俩字:不能。
罢。
离奇的是,后来在酒吧,我遇见过她,跟一位打扮中性的女孩坐一起,很亲昵。
我们同时看到对方,她竟然对我点头笑了笑。
直到此刻,我终于感受到她身上是有生机的。
老衲鄙见,她应该是把来自家庭的无界限全面入侵,而导致的痛苦体验,都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所以她成了一个在现实中麻木的人。
然后在父母所不能及的缝隙中另辟自己的领地。
我很开心她能找到哪怕一丝属于自己的地方。
但是,我们知道性取向是天生的。
如果她是为了另辟蹊径而伪装出来的性向,那就又会产生新的麻烦了。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特殊的独生子女时代。
家庭所有无处安放的密集关照,都集中于一个小小的孩子身上。
所有的希望,所有关于光宗耀祖的寄托,也集中于这个小孩身上。
还记得王猛(化名)吗?那个十多年不回家,拉黑父母所有联系方式的高材生。
他从小天资聪颖,四川某地级市的理科高考状元,考上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本科后,成为美国排名前50 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光环的背后,换来的却是王猛与父母的决裂。
王猛对记者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的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典范!
他的母亲一直过度保护,按照他们的意愿包办所有事情。
王猛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按照父母的审美和意愿购买。
直到考上北大,王猛以为终于逃离了家庭的控制。
但是,他在北京的大姨又接替了他的父母,不仅经常“关照”他,还悄悄联系他的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王猛描述自己的性格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
他认为,所有家人的“爱”与“保护”,不过是保证控制对象的基本安全,至于成长环境,心理健康,并不在他们关心之列。
比如,他小学时不会剥鸡蛋,直到大学快毕业都还有频繁有人取笑。
大学毕业后,本来有很对口的生物研究工作,但是因为动手能力差,交流也有问题。换了好几份工作仍不能得心应手。
这时候他想到了自我救赎。转换专业,申请了去美国读研究生。
而就算到了美国,他的父母依然在托“老朋友”关照他。
2012年前后,他发出一封长长的决裂信,与“家”彻底告别了。
直到去年记者的采访,对于王猛12年不回家过春节,彻底决裂6年,他的父母依然说“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他的父母也是上过大学的“有文化”的人,但是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上,他们显然很弱智。
还好王猛成年后有了自己的抗争方式,争取活出自己。
比起成绩来说,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长期在过度保护下发展起来的性格弱势,才真的会让人痛苦吧。
中国人,惯有一种异常热情红火的亲情。
亲人之间,连成一片,没有合适的界限感。
母亲因为要长期保持家族女主人的掌控感,甚至儿子成婚后,对媳妇的衣食住行全面“关心”,孙子要自己带,保证与自己的亲密感,背后依然是掌控感。
至于孩子,只要成绩好,只要做个“听话”的牵线人偶,就是家族的福气。
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真的会其乐融融吗?
真的没有“活到三十岁就死了,七十岁才埋”的牺牲者吗?
真的没有平静海面下,准备抗争者的暗潮汹涌吗?
《千与千寻》里那个巨婴坊宝宝,映射的不就是这个问题吗?
他的身材已经是大孩子,甚至是成年人。
但是因为长期处于他的母亲汤婆婆的极端保护保护下,
他长期待在屋子里,因为“外面有可怕的细菌”。
无法直立行走,巨大的肉虫身躯爬起来震天响。
有任何一点不如意,就大哭要挟。
他是汤婆婆的心肝宝贝,汤婆婆对他百依百顺,溺爱得无以复加。
所以他任性蛮横,以为母亲才是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源头。
多亏了他的姨母钱婆婆施展魔法,给他一个机会,使他学会了成长。
他原来也可以是一位充满爱心,正义和懂得劳动的孩子啊。
从动物界来看,幼崽要在特定时期内学会觅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然后独立。
狮虎狼如此,鸡猪猫如此,没有哪个动物的父母会庇护孩子一辈子。
除了部分人类有此妄想。
他们自以为的庇护,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习得独立生存能力的权利。
孩子要去远方上学了,没关系,跟着去,密切陪读照顾。
年轻夫妻长期不开火,自有父母安排好饭食。
沉迷在为孩子做家务带小孩中的老人们,理由非常充分:年轻人工作很累,挣钱很累,我们做家务带孩子是应该的。
奇怪啊,作为正常的成年人,正常的工作能让他们那么累吗。
无数的父母只看当下,觉得是为孩子分担压力。
我也衷心祝愿,你们可以眼光长远一点,拍着老寒腿保证,能给孩子做一辈子饭。
无奈生命的进度条撑不起野心,当你垂垂老矣,孩子也不会做。
“世界上最好的美味,是妈妈做的饭”这样的造句,今后在孙辈的作文中,恐怕只能变成外婆和奶奶做的饭。
当那一天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到来时,你们是每天吃外卖呢,还是寄希望于请保姆?
技能和货币,哪样更可靠呢。
比起那位得知自己绝症,余命仅一年,却利用剩余的生命时间,教会了5岁女儿精通做饭的日本母亲,你们差远了。
具备基本生存技能,能独立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使命。
能养活自己,是最高级的自由。
而这个“养活自己”,它不仅包含赚钱能力,更包括生活自理能力。
(文图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我是菩桃,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