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在南宁读书的女儿自己搭车回来,妈妈知道后又责怪我了。“你真是的!”“你怎么不去接孩子!”“你怎么放心让她一个自己搭车去?”“不是亲生的还比你好”……类似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都是我妈妈指责我对待孩子的态度。她总觉得我们不爱或者不会爱孩子。
其实我认为真正的爱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剥离,而后者其实意味着子女的独立。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见,爱孩子,父母就应学会放手,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独立起来,首先是生活上。孩子在读小学时(大概三年级左右),只要是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就教她煮饭、买菜。煮饭用电饭锅或高压锅,示范给她看并告诉她掌握的时间,她很快就学好。买菜就麻烦些,每次都有不同的情况,她也从中学到很多生活经验。其它的家务活,她也能做得极好。哪怕我们不在几天,她都可以自己一个人住,并把家里的花花草草打理得好。
在其他事情上,只要可以让孩子独立去做的,我们都不干预,我们会引导她如何做。记得两年前,她说要和一个同学去南宁玩。我让她做计划给我。孩子第一次出门,我也担心,也纠结,孩子终究有一天要独立,要成长,我为什么要抑制她呢?
孩子并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做父母的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撒手,也并非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地自己决定,自己承担决定的后果。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仅在于情感的付出、关心和照顾,更在于主动割舍和自觉剥离,还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与西方的父母相比较,中国式父母溺爱者多,包办代替者多,这也不让做,那也担心做不好,从而使得我们的孩子依赖性强,而独立性不足。可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时,父母又往往责怪孩子闯劲不足。殊不知,孩子的明天正是为人父母者昨日一手所造成。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当学校给孩子布置卫生清扫工作时,有的家长就亲自上阵;当孩子的书包、衣物等本该自己收拾整理时,要么是父母(家里老人)包办代替,要么就是请保姆代劳。精神层面上的包办代替更可怕: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对家长的意见进行反对,即便是正确的意见也不被接纳。至于兴趣爱好、职业理想,也往往是父母“说了算”。
长此以往,孩子怎会有自己的创见?可见,让孩子独立起来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而后者往往更为重要。从小让孩子学会抉择其实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教育,恰恰是当下不少父母所欠缺的。
我们可以爱孩子一辈子,但不能陪他们一辈子,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有爱,更要会爱,给孩子合适的爱。让孩子在爱的沐浴中茁壮成长,而不是在溺爱中把孩子养成了温水的花朵。爱孩子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