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绣莲台,走在下山的路上,我的精神忽然紧张起来。
这段山路若干年前我和先生曾经走过两三回,知道有几段阶梯路非常陡峭。可能因为那时我们还年轻,并没有多少紧张情绪。现在是年岁大了吧?看到这陡峭的石阶,我头脑中马上幻化出某个人滚落楼梯的情景。
这儿几乎是直上直下的石阶,要是一个不小心滚落下去,那可真就万劫不复了啊!于是老老实实侧身,用两只手交替握紧右手边的栏杆,小心翼翼地下行。不小心还真不行,越是陡峭处石阶越窄小,甚至还没有我的脚掌宽!我只能目不斜视,全神贯注走好脚下的每一个阶梯。
真是要感谢一路相随的这些铁栏杆啊,这些历经无数风霜雨雪,因而有些锈蚀的铁栏杆,若没有它们的协助,真真是硬着头皮也不敢下山呢。
当然,这样陡峭的石阶路不会特别长,走过一段后坡度逐渐放缓,石阶也变成了宽石阶,紧张感随之消除,我也敢掏出手机拍照了。
我们下山时,在不同的路段碰到过几回游客,我们下山,他们上山。几乎每次碰到,对方都会气喘吁吁问:还有多久才能到达山顶?
嗯,很快了,已经胜利在望啦!
有时,对方问:像这样陡峭的石阶还有吗?我知道他们其实真的希望没有了,但我又不能哄骗他们,只能说:还有几处呢,你们走一走歇一歇,千万别走急了。
最后一次遇到的,是几个年轻人,其中有一个圆滚滚的小伙子走在最后面。他爬上十几级比较陡峭的台阶后,已经累得呼呼直喘,赶紧找了一个宽石阶坐下来调息。
我匆匆由他身边走过,我是真怕他问我:余下的路途还有多远?对他来说,到达山顶真的太遥远了。
这次来千山,我们从进山门到出山门,全程用了六个多小时,走了两万多步,当然这其中包括我们坐下休息和观景拍照的时间。
爬山当日我的腿稍稍有些酸,回家后第二日我的大腿小腿以及手臂上的肌肉酸疼加重,甚至轻轻触碰一下都酸疼无比。过了两日恢复如初,甚至比没登山之前更觉轻松了。(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