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从那年学校毕业说起......
Before AHA
AHA前十年,也就是毕业工作后,我的状态如下:
懵懂
我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每天上班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天下班看看网剧。李宗盛的歌,“曾经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对我还蛮贴切。沉浸于周遭琐碎的事物,照看小孩,埋怨工作,不满于某些人际关系。对于未来对于自己没有想象。没有产生过想象的念头。自我的种子尚未遇到合适的环境生发。
杀时间
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加入了同事家长里短的大讨论,逐渐知道了哪个品牌的衣服更有档次,哪家饭店更好吃,哪个人有什么样的八卦......感受颇为小鸡肚肠的人际关系,斤斤计较的礼尚往来,不过终究没这种天赋,没学好这门本领。下班看各种综艺节目和韩剧,沉浸于虚无的想象和感叹又过去了一天。
壮志未酬
有时候,想起学生时代的光辉岁月,感慨一番,感觉现在的自己无用武之地。也曾想自己学些什么,但总是买了书后就渐渐束之高阁。一面后悔自己浪费青春,一面心烦意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看着有人考证离职加入高收入群体,有人边上博士变带孩两不误,有人努力打拼获得一身的本领,有人平步青云笑傲一方。然后,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困在原地,等着老大徒伤悲。
AHA前奏
等儿子上了幼儿园,摆脱各种麻烦的琐事,我的心境变的清明,开始有心情思考一些事了。自我开始生发。
我的世界
我开始思考人类,世界、宇宙这个形而上的命题。我开始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柏拉图》、《西方哲学史》等。我想知道世界上最有思想的哲学家是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并逐渐感知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我是谁
我读了波伏瓦的《第二性》,读了一些先锋思想人士的作品,加上自己的体会,我反思了之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意识到作为女性受到了哪些隐形的压迫,女性的强大之处和优势在哪里。重建了作为女性的自信心。
我感知到了一些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质疑一些事物的合理性。反感权威和家长制。反感人们设置的“你应该怎样”的条条框框。感到自尊的重要性。
我要做什么
上学的时候我一度质疑人生的意义,觉得人不管怎么过,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不必要太努力太奋斗,有些悲观论。上班后又转到了享乐论,觉得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喜欢什么专业,喜欢什么工作。学校学的专业不喜欢,也没学会新的专业,上班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我自己有些着急了。
After AHA
我急于突破自己,所以我来到AHA,看看能否找到自己所需。
然后,我发现,这是我喜欢的一群人,这是一个可以谈论理想的地方(才发现以前的环境都不鼓励我这样做)。
化学反应和催化剂
在这种奇妙的环境里,跟奇妙的人碰撞交流,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AHA就是催化剂。
新的想法
我开始思考“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自我的享受转向了对别人对世界的贡献。
我开始发现原来自己其实不太在意物质世界,而很在意精神世界,内心的感受。
我开始发现只有我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我才能全情投入,否则一点都提不起兴趣,自然做不到最好。
我做了些什么
有几件事情是我最近坚持的
锻炼身体
身体是万事万物第一要素,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以上。以运动手表达成运动目标为准。
学习英文
英文是沟通的第一要素,主要增强听力和口语联系,每天一个小时左右。
重新审视周边关系
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工作和身边的人和事,在工作中尽量找到能提升自己价值的点,注意聆听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理解别人的想法,(王宇《共创式教练》给我的启示)。
提升朋友圈质量
“不要脸”地添加了AHA认识的好多人进我的朋友圈,向有趣的人学习。
养成记录的习惯
对于突然冒出的灵感和能够启发我的语言或事物,及时记录下来。
学习一些基本的视觉展示
学习通过图形或图画表达自己的东西,这样给别人讲解的时候会更有效果。
我还要做什么
参加一些工作坊,例如julia老师的。
学习一些冥想技术,有助于睡眠,和更高效地学习。
给自己承诺,保持一定的热情,思维枯竭的时候多看看别人的想法和创意。
将教练技术引入家庭。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