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一个答辩,答辩之前的一个小插曲却让我感慨良深。
参加答辩的几百人都被集中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台上有工作人员专门叫号。答辩是分组进行的,答辩室设在另一栋楼上,每组下一位轮到谁,台上的工作人员会提前叫号,让他到答辩室门口等候。
我是我们组早晨参加答辩的最后一个号,从八点等到十二点,那是一个漫长而又紧张地煎熬。等叫到我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一叫到我的号,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赶紧离开座位,疾步走向答辩室所在的楼。进了楼门,第二个教室便是我们组答辩室,我刚站定,心情还未平复,有一位大概二十出头的青年人走过来,厉声问:“谁让你来的?说不要乱跑,你跑啥跑?”我一下子懵圈了,愣了一下才接过话,“我是被叫了号才来的”,“你是多少号?”“56”“才叫到55,谁叫56了?”“我不知道你们进行到几号了,我只知道叫我的名字……”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连拉带推地把我轰出楼门口,像训斥小学生一样嘴里指责着我诸多的不是,门外一大堆人好奇地看着我,好尴尬啊!一瞬间,我似乎真的犯了什么大逆不道的错误,在众目睽睽之下,面红耳赤,落荒而逃,头也不敢抬地回到了原来的阶梯教室,见到喊我号的工作人员,他也很惊异:“你怎么又回来了”,我简单说明事情原委,他歉意地笑了笑:“对不起啊,你先坐下缓一缓,待会再去吧!”我坐回座位,内心却波涛汹涌,刚才的一慕又浮现在眼前,脸上像烧了火一样。
教室里的人已经快走完了,又叫到我的名字,这次我踌躇了一下,才站起来,缓缓地走到前面,弱弱地像是自言自语一样:“这次再不会错了吧?”那人笑笑说:“马上吃饭了,不会错,快去吧!”
到了楼门口,还是刚轰我走的那个人站在门口,他机械地问:“你是几号?”我抬头,声音很响亮地告诉他,他很生硬地说:“进去吧”。
我松了一口气,努力调整好情绪走到答辩室门口,可心情却不由得紧张,毕竟这次答辩对我来说很重要,再加上刚才的小风波也是心有余悸。我在门口刚站定,门从里面轻轻地被拉开了,出来一位也是二十出头的女士,她的笑容让人感觉特别亲切,“你好!你是今天早晨最后一位了,麻烦把身份证和答辩题目表拿一下”,她的声音和她的笑容一样让人如沐春风,她看完身份证后,又细心地叮嘱,“别紧张,把身份证装好了 ,不急,准备好了再进去。”她又和我交流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我的心情也完全放松了,信心满满地踏进了答辩室,答辩也自然进行地格外顺利,我的答题得到了几位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答题结束后,我在等待签字,评委老师也该下班吃饭了,他们出来和我亲切交谈,言语之间全是赞赏和尊重,眼神中也都是鼓励和期望,全然没有作为评委的架子。虽只有一面之缘,却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我们一一握手道别,互道祝福和鼓励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毫无掩饰地在彼此的言谈举止之间静静地流淌。
我目送他们走出楼门口,其中的一位女士还回头向我挥挥手,我再没看见守在门口的那位男青年,大概他已经下班吃饭去了吧。一门之隔,素质和修养却是天壤之别,像他那样素养的人,大抵也就只能做个不称职的守门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