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国力鼎盛,清代绘画也随之走向繁盛,丁观鹏清中盛世活跃在画坛上的著名宫廷画家。以明代同宗著名画家丁云鹏为榜样并有出蓝之誉,进而学宋人李公麟,于白描人物、山水、佛像、肖像无不精妙。作品大多在《秘殿朱林》《石渠宝笈》有著录。
丁观鹏(1736~1795年)顺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年)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乾隆时,与弟丁观鹤同奉职于南熏殿。他在宫廷画院供奉50年左右,所画作品200余幅,并深受两代帝王赏识。据《养心殿造办处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四年三月十六日雍正赏给他钱粮八两,公费银三两,共十一两。这在宫廷画院中属于较高的俸禄;乾隆皇帝也曾为其多幅画卷题诗,如《题丁观鹏罗汉图》:“云海遨游睹圣僧,观鹏笔妙藐云鹏。”可见丁观鹏绘画造诣深湛。
丁观鹏所绘常见道释画,其中罗汉题材的作品有:《佛及罗汉像十七轴》《十六罗汉卷》《罗汉十六轴》等,每幅各有梵文标名和乾隆皇帝御题行书。
1952年,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的丁观鹏《佛像》图轴,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此作为丁观鹏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所绘,在最后一幅罗汉画像上面有乾隆大篇幅的书跋,共13行321字。跋中写道:“西域但有十六之号而无十八”,释迦佛“涅槃时以无上法付嘱十六阿罗汉,令其护持,自当以十六为正”,“令丁观鹏写十六应真像成,朕亦为之赞”。
纸本设色,共17幅,第一幅为释迦牟尼佛像,其余16幅绘十六罗汉像,每幅画罗汉像一尊,均以梵文标注尊者名号。左上方乾隆御题行书8句32字(不包括尊者名号),御题后钤双龙纹白文印“乾”、朱文印“隆”。右上方钤朱文椭圆形印“乾隆御览之宝”,右中钤朱文长方印“秘殿珠林”,左上钤白文圆形印“乾隆鉴赏”,左中钤朱文长方印“三希堂精鉴玺”及方形白文印“宜子孙”共5枚印玺,为乾隆时宫廷内府书画收藏印。每幅画在左下方或右下方落款:“臣丁观鹏恭绘”。下钤二朱文印“臣丁观鹏绘”。
现将这17幅画像分述如下:
释迦牟尼文佛像。身披红色蓝边大衣,前胸微袒。肉髻螺发。持钵坐于莲花宝座之上,手做禅定印,这是佛陀入于禅定时所结的手印。乾隆御题:“本师释迦牟尼文佛,转物觉生,能仁调御,宝月常圆,法雨普森,天上天下,世出世间,六度万行,作如是观。”
十六罗汉阿迎阿机达尊者。画中尊者身着蓝、红点白袍侧身坐于根雕椅上,颦眉闭口,袒胸露臂,右手拿拂尘,左手持一龙柄香炉。据说信徒闻香味可获得持戒的芬芳甘甜,触拂尘可以去除烦恼和疾病。乾隆御题:“庞眉皓首,赤脚露肘,一亦不立,二复何有,左执香炉,香云无量,以拂拂之,是真供养。”
十六罗汉阿资答尊者。尊者身着田相衣(亦称“福田衣”,佛家谓积善行可得福报,犹如播种田地,秋获其实;又因袭装的形制似田亩稻畦,故而得名),头裹蓝色披肩,二目微开,双手做禅定印,盘坐于岩石上。乾隆御题:“扼腕趺足,宴坐偃息,问此大士,为语为默,默者动母,语者静因,动静两忘,谁为法身。”
十六罗汉拔纳拔西尊者。尊者身穿蓝僧袍结跏趺坐于根雕椅上,椅前脚踏上置一双红里珠编宝屐,左手做期剋手印,右手持金刚杵。乾隆御题:“住可住山,证无所证,或问佛法,竖二指应,发长更籥,髭生不除,去留之间,寄此幻躯。”
十六罗汉嘎礼嘎尊者。尊者着僧衣,外披红袈裟,一足脱去僧鞋搭在另一腿上,坐于岩石上,手握金耳环。据说看过或抚摸过金环的信徒,可以获得定心、机敏、诚实与善智等成就。乾隆御题:“闻之吾参,心广体胖,芬及须弥,何隘何宽,双手指端,各振金铃,即声即寂,非寂非声。”
十六罗汉拔杂哩逋尊者。尊者袒露双肩,面带微笑,右手执尘尾,赤足游戏坐于矮椅上。根据藏地传说,尊者所持的拂子是乾达婆国信徒供养的尊者的礼物,拂香可以使人获得智慧。乾隆御题:“衣取蔽衣,座取息体,同异色空,示之一指,在钵刻弩,随喜六檀,檀喜相忘,示不相捐。”
十六罗汉拔哈达喇尊者。尊者着袒右肩袈裟,蹙眉沉思,左手结定印,右手做说法相,坐于兽皮上。藏传佛教观点,手指相扣、形似法轮的说法手印,对信徒有莫大的加持力,可由此获得智慧与慈悲。乾隆御题:“肩披七绦,耳属双环,是栗棘蓬,是金刚圈,貌狠可怖,其心则慈,慈狠胥幻,稽首导师。”
十六罗汉嘎纳嘎巴萨尊者。尊者身披蓝褐色福田袈裟,裸足游戏坐于木椅上,双手舞弄两端串有宝石、红缨的丝绦。乾隆御题:“心似枯木,面若冻梨,古有起聃,见其孩时,手抱丝绦,其长如许,缚乎解乎,惟人自取。”
十六罗汉嘎纳嘎拔哈喇錣杂尊者。尊者身披黄色蓝纹袈裟,结跏跌坐于蒲团上,两手放置腿上结禅定印。乾隆御题:“著述邻陀,籍以蒲团,展目扬眉,亦不止观,归根得旨,随照失宗,得失失得,同乎不同。”
十六罗汉拔嘎沽拉尊者。尊者身着淡蓝色僧服,外罩淡粉色绿纹袈裟,手抱蒙鼠,赤足半跏跌坐在莲花座上。蒙鼠口中吐出珠宝,据说能带给信徒色、声、香、味、触等五欲的快乐,激励信徒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的智慧与慈悲。乾隆御题:“万物我备,何疏何亲,手抚山鼯,喜其性驯,驯则不扰,喜则无忧,与诸众生,佛土优游。”
十六罗汉喇乎拉尊者。尊者身披蓝色福田衣,手持一宝冠,坐于山石之上。喇乎拉尊者的身份较为特殊,他是释迦牟尼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出生于月蚀之日,后来追随释尊,获得罗汉果位。尊者手持的王冠,是在33天说法时诸天送的礼物。乾隆御题:“如来转物,众生物转,谁识此者,顶门巨眼,持七宝冠,将供如来,有能所乎,不言已该。”
租查巴纳塔嘎尊者。尊者身着浅蓝色僧衣,外披红色福田袈裟,手结禅定印,袒胸端坐于龙头扶手的木椅上。乾隆御题:“端坐叉手,具何神通,有相无相,孰是真宗,顶后圆光,如月入怀,行脚完毕,几两草鞋。”
十六罗汉毕那楂拉拔哈喇錣杂尊者。尊者左手持梵帙(佛经卷册),右手拿法钵,坐于石凳上。传说尊者前往地狱、畜生、饿鬼三道说法,经书和法钵就是三恶道众生所送的礼物,经尊者加持后成为信物,藉此可减轻恶道众生的痛苦,令盲、聋、疯等恢复正常,获得解脱。乾隆御题:“左擎梵帙,右执(钅咨),行住坐卧,不即不离,佛出世时,度此黄昏,说法则雄,如狮子吼。”
十六罗汉巴纳塔嘎尊者。尊者瞠目睨视,启齿说教,左腿上置放有经书,右手做说法印,右袒僧衣坐于须弥台上。十六罗汉中第十一尊者与第十三尊者是一对兄弟,第十三尊者为兄长,禀赋聪颖,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学者与教师,故而他的标志就是经书和说法手印。乾隆御题:“佛陀罗尼,按之在乎,面晕霞红,如醉于酒,于四谛理断,疑惑根巴,纳塔嘎是,闻佛所云。”
十六罗汉纳阿噶塞纳尊者。尊者左手托一宝瓶,右手斜执一禅杖。袒右肩僧衣,赤足游戏坐于木椅上。据说该尊者说法时,神、龙等心生信仰,奉献给尊者的供品宝瓶能消除心智与躯体的缺陷。禅杖原是僧人持戒的器具,杖头锡环撞击声可以把人从愚痴中唤醒,解脱苦难。据西藏的传说,此位尊者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剃度出家的。乾隆御题:“振隙弃罗,瞪目倾耳,视乎听乎,非彼非此,左持净瓶,贮如意珠,意且假名,珠谁如乎。”
十六罗汉锅巴嘎尊者。尊者手持经书,身披红袈裟,结跏趺坐于块石上。经书象征佛教三宝之一“佛法”,尊者持经,代表他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意旨去弘扬佛法。乾隆御题:“我观四大,孰是真常,水流石冷,风遏花香,尊者横经,注其两目,何不启观,未观意足。”
十六罗汉阿必达尊者。尊者双手持佛塔,随坐于山石之上。根据西藏传说,当该尊者要到须弥山北面的罗刹(食人血肉的恶魔)居地区弘法时,释迦牟尼赐给他一座小佛塔,小塔有镇伏罗刹的魔力。乾隆御题曰:“色相虽幻,壮则胜老,岂其拣择,护兹三宝,双手擎塔,其质黄金,是法华刻,示现至今。”另有大段关于十六罗汉像画的御制跋文在此画上。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十六罗汉即是佛的弟子。罗汉,古印度梵文Arhat音译“阿罗汉”的简称,而尊者就是罗汉的别称,或译成应真、真人。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在佛教中是得到“阿罗汉果”的圣者。罗汉从印度传入中国时为十六尊,称十六尊者。佛教寺院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雕像。晚唐、五代时期以十六罗汉为主,一般认为,自从唐玄奘翻译出《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十六罗汉便受到了佛教徒的普遍信仰,并且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流行开来。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丁观鹏的这17幅画为藏式风格,在罗汉特征的绘制上,谨遵藏式罗汉仪轨,对每位罗汉手持之物、印契都做了准确的描绘和交代。此外又赋予了充分的创作想象,用喜、怒、忧、忿、动、静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各自的性格,加之不同颜色的僧衣、坐具等使之富于变化,避免雷同。另外,人物面部、手脚等裸露部分用明暗法表现,使其具有肌肉组织的质感,真实而生动。环境中的家具、山石透视合理准确,显然是受西洋画的影响。甚至人物的发际、虬髯也做了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描绘,表现出罗汉超然襟怀、任远旷达的性格和特质。无论是设计构图,还是绘画设色,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自《丁观鹏〈释迦及十六尊者像屏〉的粉本来源及其艺术特色》一文而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丁观鹏设色《佛像十六罗汉像》纸本应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丁观鹏设色《释迦及十六尊者像》绢本的粉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有详细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如意馆)二十一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十九日太监胡世杰持来卢楞伽罗汉一幅,传旨:着丁观鹏仿此画笔意,各按次序,用白绢画十六罗汉十六幅,每幅长二尺八寸,起稿呈览。于闰九月二十日画得。纸本、绢本署款均为:“乾隆丙子冬十月”。丙子年为乾隆二十一年,可见两套作品应在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前绘制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