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爆发的这两年,千聊、网易云课堂等在线音频或者视频课蓬勃爆发,不停的安慰人们的学习焦虑,也在不停的刺激产生新的焦虑。
相比于我们最初的微信群语音课,经历了机器人转播、机器人保存,现在人们更看重网课的可以“不限期”“重复”收听。很多人的课就成了听过开头便长眠不醒,强一点的听过一次,鲜有把一门课重复听过2遍以上的。
因为,
大家都太忙了,即使听课也往往都会选择倍速收听。
可是DISC双证班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在微信群做翻转课堂,用任博老师的话说:不用机器人,都是肉嗓子讲的。
01
先说说DISC双证班的翻转课堂是什么?
海峰老师说,基础课是你自己看,面授课是做给你看,翻转课堂是你做做我来看。
把学到的DISC理论和应用讲出来,把李海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也不枉花了那么多钱。
一开始听说了这个课堂,觉得没什么新意,微信讲课嘛,能来学习DISCer大都多少有两把刷子,更别说有些本身就是讲师、培训师、播音主持什么的。
之前在学长姐的群里每天被翻转课堂轰炸,水平高高低低,后来就关了静音,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分享主题下载下来听,只是当做一般的语音分享。
02
F70班翻转课堂打头阵的是安晓辉老师,首发又是熟人,积极打call是必须的。切身见识了每到整点间歇性疯狂的表情包轰炸,外加海报雨,我这个冷静的大C都被点燃了。
而且,安老师讲得太有深度了,直接把我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提升了一个高度,好难啊!怕怕……习惯性退缩的我开始想逃跑。
任博老师说把上完DISC自己的改变,自己的体会讲出来就好,让自己更理解和懂得DISC,以及如何去运用。
嗯……好像也不难,我的第一版文稿就这样出炉了。so easy!
周末见到大强班班,说到翻转课堂上讲太多理论知识不合适,大家都懂得,需要多些应用,多些跟自己工作生活的结合。
呃……我又焦虑了,因为我就是计划把老师的理论重新讲一遍。怎么办?按原样凑活?这不是我的风格。
晚上回来找雨竹聊,又跟程天老师请教,对自己之前的想法不满意,决定全部推翻重做。
把能找到的学长姐讲DISC的语音全部找来听,有的反复听了4-5遍,看他们是怎么找结合点的,用什么方法展现的。
为了多听一些,学着田曦下载了语音播放器倍速听,开始只是1.5倍,后面就是2-3倍速的听。当然,后遗症也是有的,就是我说话变得更快了,在后面我做翻转课堂时就暴露出来,开始还能刻意调节,后面讲high了就本性暴露。
课程内容被全盘推翻了两次,大大小小改了很多遍,如果我不停下来开始分享,估计我还会再改下去。高C有时候真折磨人啊!
03
旁观者清?未必。
因为不入水,怎知水温冷暖?
对翻转课堂的最大触动从自己给死党做学委开始的。
因为时间原因,我很少能听现场,但是做学委必须在现场。这种责任和使命感让我特别看重时间和现场的表现。写推送文案,介绍文字,配合其他学委会海报整点打call,特别担心自己没做好影响了死党的发挥。为此还特别提前跟儿子们商量,那个时间妈妈要发语音,需要安静,他们要让自己的声音小一些。
同组的杨子,从一开始就自告奋勇帮我们组里的小伙伴做海报,死党米鹿是从面授课才认识的,但是准备海报、视频也是从我朋友圈里扒拉东西(汗……)
这种支持,甚至有些被“伺候”感觉,以前没有体会过,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过12点,就像敲响了新年钟声,带着自己照片的海报、视频、介绍蜂蛹而来,夹杂着花式打call表情……我跟先生说:怪不得要这种学委、死党,一路有人相伴的感觉真好,像我这样有些怕被瞩目的人,在这样的氛围里感觉特别美好,被夸的跟朵花儿似的。
有图为证,温度,在这里。


待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