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一目了然: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路遥《平凡的世界》
常常感叹于每个人不同的际遇,也深感个体面对时代和命运的洪流难有所作为,就像周围的至亲们一样,折腾大半生,依旧难以有一个稍如人意的生活。但看的越多,听的越多,经历的越多,也就越能够理解为何习惯才是引导人前进的最强力,从而更加相信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与得失。
欣赏爷爷的乐观心态。他说他很知足,关于他的生活,他的家庭,他的一生。虽有不足和缺憾,但比起他的兄弟们,他依然能够乐观地感到满足。从他的角度来说,古稀之年儿孙满堂,该操心的已然圆满,至于孙辈们,自有他们应该经历和享受的生活,本不由他来担忧。相比之下,奶奶就显得略担忧过度,也操心太多了。她关注我弟弟的婚姻,也催促他尽早结婚,但显然的是弟弟并不会听太多。况且,年轻人的事情,理应由年轻人去决定,虽然其他人有建议的权利,但决定权终归是在年轻人手里。
羡慕小妹们的生活,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喜欢了就表现出来,开心了就笑起来,不满了直接努起小嘴,摔倒碰疼了哭一会就没事。她们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是一块糖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带她们出去玩。经常跟家人开玩笑说,姓成的都属犟的,各种硬脾气,她俩当然也不例外。
山还是那山,水依旧是那水。兜兜转转,每一年的春节,单曲循环似的往复,仿佛只有看到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算真正的回归。离家近十四年,总是思念故乡的东西,可当真正抵达了那里,又发现其实空无一物。有时候想,最思念的可能并不是父母亲人们,而是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带来的熟悉感和归属感。终归是,山水依旧,而我们都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少年了。虽然“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故事还未上演,但“儿童相见不相识”已然出现,是成长也是失去,是归来也是离去,是结束更是开始。
很多事情并没有意义,我们每个人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赋予它们意义,从而找到个体的归属。而面对苍茫无边的意义追寻,下定了决心去找寻可能才是最直接的。比起坚持和放弃,更难的也许是做出坚持或者放弃的选择。但不论选择是什么,所坚持的也许正如路遥先生所说,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