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装的垃圾
众生百态之远离垃圾之人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想必都是知道的。青面兽杨志因押解生辰纲被抢,回都城备了礼物请求官复原职被驳回,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在街上变卖自己祖传的宝刀。泼皮牛二来到杨志跟前,戏谑讽刺,五次三翻地羞辱,指着杨志说:“你杀我,你杀我!”杨志忍无可忍,惹起拔刀将其杀之。事后,杨志不得不落草为寇。
同样,西汉初年被称作一代“兵仙”的韩信,早年回到家乡淮阴,遇到一无赖屠夫,屠夫认为韩信常佩带宝剑是胆小怕事,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你没胆量,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看韩信怎么办。韩信忍隐片刻,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我们不论杨志和韩信最终的故事结局,但我们能够知道牛二和屠夫就是那时的流氓无赖,垃圾人渣。而面对这样的垃圾之人英雄好汉尚且无可奈何,或怒而杀之,或忍辱屈之,更况一般的普罗大众?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基本的道理,面对这种有面无脸、厚颜无耻、无理耍横的垃圾之人,只有避而远之,才能免遭不期之辱,免受无妄之灾。
远离垃圾之人
当今时代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不好的时代”,在这个纷繁浑浊、鱼龙混杂的时代里,众生百态,千奇百怪,真假善恶,无处不在。而那些经过包装过的垃圾之人并不是西汉的屠夫和北宋的牛二,现代的垃圾之人往往是那些既有些外表、又有点知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表现一点他人所不及的能力的、经过包装过了或曰经过伪饰过了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通过一些浅谋和技巧来掩盖自已的低下和鄙劣,用一些表面的积极和热情来隐藏自已的企图,用一些小手腕和小聪明来达到赚取小赞赏、占有小便宜的目的。大多数时候,人们往往难以辨识这种人的思想脉络和怪异行为,只有当这种人在自已的利益发生某些冲突时,就会显露出其虚假、伪善和劣质的本性特征。
其实,垃圾之人有时也很好识别,因为垃圾之人往往遵循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那就是别人都是傻子和呆子,唯独自已聪明。于是玩小心眼、耍小聪明就成为其一惯的套路和手法。由于大多数人不怎么去计较这种东西而使其往往能够成功,甚至还能得到一些或不知底细,或不明就里,或不以为然的人的认可和赞许。更重要的是其能从中或多或少地占些小便宜,甚至小利益,因而总会如法炮制、屡试不爽。究其根源,主要归因为其有一个原发性的固定思维,就是在其看来,很多人都是没智商和情商的。正是其也有一些比一般人在某些方面特殊的地方,又加上很多人被那种热情和氛围所感染,并不怎么会去考察一些细节,所以才使其一而再、再而三地施展一些小伎俩、小花招。其实,也有一些人对于这种小聪明和小伎俩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只因无伤大雅、无碍大局,或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或看破不说破。
垃圾之人有一个最显著的特质,就是当其所拥有的认知和素养不足以支撑其想法和观点、也即当其理屈词穷、黔驴技穷时,他就会失去理智,或暴跳如雷,或瞪眼咧嘴,显露出一幅丑态。而这时其内质的匮乏和内涵的苍白也就一览无余了。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有垃圾之人存在,就一定会有伤害存在;要避免受到垃圾之人的伤害,就只有远远地避开,即"惹不起,躲得起"。
结束语:或许说别人是垃圾之人的人也许自已也并不完美,或许自已也会被别人看作是某些方面的垃圾。还是那句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远离该远离的,走近该走近的,让情感得以安放,让心绪得以宁静,让尊严得以留守,让价值得以彰显,这样可能会让你的心灵到达一种新的更高的境界。(2019年1月19日初稿,2月25日有删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