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白岩松《白说》)

读书笔记(白岩松《白说》)

作者: F阿风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20:43 被阅读0次

读白岩松的《白说》,开篇便提到“幸福感”,其中一个观点是“幸福感和年龄有关”。文中列举的某幸福调查结果显示,人的一生中,幸福感是以U型曲线的方式出现的,U的两端分别是幼年时期和老年时期,谷底是中年时期——文中给出了确切数据,U型的最低点,即幸福感最低点,就在中年时期的45岁左右。

站在20几岁看45岁,可以用遥望来形容了,中间几乎隔了一个轮回的差距。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岁月的痕迹才刚刚显露头角,大部分人刚刚从学生身份里摆脱出来,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物质上的独立。这个时候,没有结婚,没有家庭压力,一切都刚刚开始,所以冲劲很足,自在洒脱,摔倒了也不怕疼,拍拍土继续往前走,眼里心里,都是掩不住的野心和希望。这,大概是我们生命中相对而言最自由的一段时光,更是我们纯粹的为自己而活的一段时光。

这个时段的我们很难对四十五岁的自己产生想象吧。三十岁都算遥远,当下都尚且来不及去活。

当然,也或许想过自己垂垂老矣时形态安然的样子,但想象里的时光似乎总是在四五十岁时轻飘飘的打了个旋儿,不痛不痒的略过,放佛那几年时光在对未来的描绘里像是在未开化时期的状态一般,一转头就晃过去了,快的好像没发生过。

大概是因为我们下意识的不愿去思考那个时候的自己吧。且不说人到中年的各种综合症,仅就女生而言,青春不在容颜老去,这八个字就足以让这点思考戛然而止了。

你瞧,我们潜意识里都不愿去想象描绘它,说起这个年龄的人来都是以“中年大叔大妈”来概括,更年期广场舞,学不会玩高科技,吵架砍价都杀伤力max……无论何种形容语气,都是在旗帜鲜明的同这个年龄段划出界限。理解不是没有,只是少到在大形势的洪流里根本掀不起一滴浪——所以他们的幸福感跌落谷底,我们其实也是有在推波助澜。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抛开正面的理解,还有释义是说,人到四十,就没有什么顾虑和疑惑,对人生没有选择权,更没有退路;到了五十岁,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不管今生怎样,都只能顺应天命了。

如此消极。

仔细想想,又无比真实。

这是一个向上没有挣扎的力气,向下满目空茫的时段,所有家庭的压力,所有生活的重力,都分毫不差严丝合缝的压在背上。

然而,绝大多数人,就这样默默的承受住了。

这时,已经不难理解这个年龄段极速缺失的幸福感,但哪怕幸福数值最低,也奇异的,很少会被我们听到抱怨。

四十五岁,就是我父母的五年之前,那个时候的我高考又复读,心里肺里不知塞满了何物。那个时候,眼睛总是在向外看,而从没在乎过父母幸不幸福。

而今,只希望这份理解来的还不算太晚。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白岩松《白说》)

    读白岩松的《白说》,开篇便提到“幸福感”,其中一个观点是“幸福感和年龄有关”。文中列举的某幸福调查结果显示,人的一...

  • 《白说(白岩松)》读书笔记

    本书开篇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媒体在询问白岩松网络上流传的白岩松语录真假时他所想到的。说的是香港作家梁文道在...

  • 白说  白岩松

    摘抄: 1. 我没有开通微信和微博,微信多半是有感而发,观点容易随时间流逝,没有太多内涵。假如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东西...

  • 《白说》白岩松

    一、名人解读 1、山东农业大学讲师谢丽霞:同样的新闻,经白岩松的嘴一说就非常走心,关键之处的反问总能引起观众的思考...

  • 白岩松:《白说》

    相比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白说》读起来轻松很多,《白说》中大量的篇集是白岩松演讲的内容,里面包括对生活的感悟、...

  • 白岩松‖白说

    演讲集和文本果然是不一样滴。里面讲的东西都是白岩松在各个地方针对各个单位的内容,每一段都相对比较短。我可能印象比较...

  • 《白说》——白岩松

    白岩松大叔因为奥运解说红火出新景象,早就听说的《白说》一书终于来到我的手中。 对新闻的思考,对改革和一些新话题的论...

  • 白岩松《白说》

    传播重要规律: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细节是一切文化产品的立命之本。 金科玉律: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 《白说》—白岩松

    本书主要是记录白岩松在各地、各行业的演讲,然后自己再给每个演讲写读后感。 白岩松,一个身兼多重身份的人,对于他自己...

  • 白岩松《白说》

    喜欢书中对“出生入死”的解释,也明白的知道“读书”的意义在于读懂自己,在闲暇之余,不如放空自己,亦或是拿起一本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白岩松《白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bo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