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去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要做什么用?
今天咱们来读读原著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唐朝开国不久,当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要举办一场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名字叫做“水陆法会”。而举办这样的法会要推选出一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做主持,榜行天下不到一个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推选出了陈玄奘法师。
太宗皇帝见到法师之后,大喜,原著写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皇帝查得唐僧此人根源好,德行高。为什么说他根源好呢?陈玄奘法师是典型的高干子弟,其父亲是当朝状元陈光蕊,官拜文渊殿大学士,其母亲是当朝宰相殷开山之女殷温娇,至于德行高呢?可能是从小持斋受戒。
此时太宗皇帝给玄奘法师的第一重好礼就是授予了当时最高的僧官。
紧接着第二重好礼也来了,这时南海观世音菩萨带来了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锦澜袈裟卖五千两,九环锡杖卖两千两,折合人民币一百四十万元,原著当中连太宗皇帝也问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尽管挺贵的,太宗还是买来赠与法师受用。太宗道:“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澜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取受用。
玄奘叩头谢恩,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
原著又写道,君臣个个忻然。太宗喜之不胜,即着法师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叫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你看那长安城里,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太宗皇帝李世民果然了得,除了赠与高价宝物之外,又让法师穿上,命大臣称赞,不但让大臣称赞,还跑到大街上让老百姓也称赞,着实给足了法师面子,这等名利双收的好事让法师感动不已。
结果水陆法会做到第七日,菩萨降临,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不起作用。原文道“你把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水陆法会原本是计划做四十九天,现在只做了七天。太宗听了,便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在秉丹诚,重修善果。”意思是说别念了,我把大乘经取回来,再重新做这个水陆法会。
当时太宗皇帝在寺中便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法师作为水陆法会的主持,又得到了皇帝如此礼遇,此时不了中心等待何时?法师不去又有谁去呢?
原著写着“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这里注意“与陛下求取真经”,这说明什么,说明法师本身对取经是没有需求的,我是帮你皇帝去取经的。
原著又道,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征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激不尽道:“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既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太宗皇帝,他听到玄奘取经,多少还有点担心他一去不复返,计上心来,法师如果能尽此忠贤,我愿与你成为兄弟,皇帝这几次收买人心搞得唐僧连毒誓都发了,佩服佩服啊!
玄奘法师回到寺里徒弟们上前相见,说西天路远,只怕有去无回,性命难保。玄奘道:“我已发了洪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大抵”与“不得不”,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说我已受了皇帝的恩宠,不得不尽忠报国,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不得已还要去还这个人情,那就只有去取经了。
回到文章开头,唐僧为什么去取经?不是唐僧要去取经,而是唐太宗派他去西天,帮唐太宗取经。
读书好,读好书,解原著故事,扬传统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