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24257/82366d2846d291cc.jpg)
很久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年龄的问题,同龄人都很少去电影院,前两年还有女儿陪着去影院看看国外的大片。《七月与安生》是在CCTV-6上首先看到的,已经是上线半年以后的事了,是被周冬雨丑丑的哭和傻傻的笑吸引的,周冬雨演了个什么角色?不再换台看了下去,是从安生上技校,七月上高中前一点开始看起,中间有几次被杂事打断,影片播完,洗脸收拾准备睡觉时脑子里还都是电影画面,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不就是个青春片文艺片吗?隔了一天还是放不下,又在网上看了一遍。
![](https://img.haomeiwen.com/i6024257/dc4d7eebb4375459.jpg)
其实我是一直在被安生的命运吸引,被周冬雨的表演吸引。再不堪的童年和再幸福的童年都有一样的欢笑、快乐,因为没有心机、没有占有、不用付出。而长大了三观,知识素养,还是生活方式,就是在同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都会不同,不要说她们俩几乎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6024257/550226b333f8181c.jpg)
安生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中途放弃了学业,虽然是以种种不堪的姿态在社会中求生,但她真实,乐观。她想稳定生活,不再流浪的,她的每次消失都是迫于无奈,因为爱而漂泊,她爱的方式隐忍而痛苦。她与七月两人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在卫生间那场戏里,七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安生说,除了她,没有人愿意和安生当朋友。安生没有资格和七月抢,她也没有资格失去七月,因为一旦失去这场友谊,她就什么都没了。
安生其实是个外表不羁内心脆弱的女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七月的靠近是寻求一种真实的安慰和拥抱,她羡慕七月的平静生活,她的生活从头到尾都有着宿命式的悲剧色彩。
七月这个什么都不缺的幸运儿,心机多多,她一次又一次的利用了安生的善良和对她的依恋。她明明见到了家明在洞中拉住了安生的手,送了安生佛像链子,但是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安生的大半个身子探出车窗外,大声的喊道,七月如果你不让我离开我就不走了。可是七月什么也没说。她明明知道安生在外面受了很多苦,而且在外面流浪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她,想让她和家明幸福。在她经济独立后又要很硬气的告诉安生她有钱,她请安生住高级酒店、吃西餐,这明显又是在伤害安生的自尊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6024257/a8a2035aa7a9d694.jpg)
家明就是一个冷漠的观众,他欣赏安生的闯荡,喜欢七月的安稳,他是导演为七月和安生安排的一个必须存在的男主角,他的戏份和表演都存在但不能让人记住和评论。
电影呈现出好几个可能的结局,每个都是人物性格和前面生活之路可以出现的结果。七月不是羡慕安生的闯荡和不安分,三个结局:做回女人、打工挣钱、看看世界都是现在所谓知识女性在做的,她们不会过一种能看到死的平静生活。而安生要过的也是她一直渴望的、迟到的、比她以前的生活更需要努力的生活。这也是让我回想电影的原因吧,人们最终还是要做一回童年或少年想往的事。
如果安生当个小老板娘,虽然更合乎当下的现实,就不是导演要表现的安生和七月是对方的影子了,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过一次对方的生活。
除了喜欢周冬雨的表演,再不会一说她就是静秋了,影片的格局和音乐也很好。重要的是这部青春片或是文艺片能给我带来的惊喜和共鸣,是它所有的事件好象都在我周围的生活中发生过,它没有对错,就是不同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