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鉴阅轩|大数据时代的浮沉

鉴阅轩|大数据时代的浮沉

作者: 村西头的大妞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18:09 被阅读0次

    题外话

    2016年的秋天,我恢复了读书的习惯,在此之前,我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没有沉下心去好好读书。总有一种脑袋空空的恐惧感,让我感到很焦虑很无措。

    去年,我获得了我人生中第一台kindle,它拯救了我的读书焦虑症,最起码它给了我一个借口,于是我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给自己列书单,做摘抄。但是新的困扰——读书饥渴症又来了,读书结束以后,我总感觉自己没有获得足够的养分,这本书在我这里并没有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于是我明白了,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

    于是今天,我来向大家推荐一本最近读完的一本好书。

    《大数据时代》

    Part1

    《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它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格伯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的第一人”,而真正提出big data——大数据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大数据一词看似很高大上,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来说,作为个人的自己早已被纳入了大数据的范围之内。世界科技巨头谷歌就是大数据应用的先驱与典范,除此之外还有微软和亚马逊,但真正做得深、有逼格的还是非谷歌莫属(感兴趣的可以去问度娘,这里就不打广告了)。

    过去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十分有限的维度里,时常听邻居的八卦,看看报纸上昨天发生了什么,聊聊流传好几代的传说。但是信息爆炸突然入侵,将地球上的居民们炸了个措手不及,我们又开始生活在信息焦虑里,每天为碎片化的信息发愁,并且为未来世界的失序感到发愁。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时代里,就是永远有人将目光放在了别人永远也看不到的地方,他从海量的数据里窥得商业的变革,并且着手开始改变。

    将所有航班的票价信息、路线、时间等数据记录下来,发明了一种可以预测什么时候机票票价最低的软件。

    收集所有出海的轮船的记录册,将册子上记录的每一个点的风向、水流等所有信息综合在一起,发现了洋流,并且为后来的航海者提供更安全省时的路线。

    Facebook根据人们的“喜爱”来给用户定制个性化页面,并且根据“喜爱”来分析用户,进行“二次挖掘。”

    很多有超前意识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越来越信奉从大数据里淘金。

    part2

    《大数据时代》主要提出了三个思维性变革:第一、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在过去,智慧的人类受困于及其有限的数据,因此在这个框架里发明了随机抽样,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是最完美的做法。统计学家们还为数据抽样设计了一系列的规则来保证数据足够随机,因为只要其中一环有倾向性,抽样的结果就会备受质疑。

    “我们不能满足于正态分布一般中庸平凡的景象。生活中真正有趣的事情经常藏匿在细节之中,而采样分析法却无法捕捉到这些细节。”所以,大数据是指不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大”是相对意义,不是绝对意义。

    第二、更杂,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测算计量学科长期痴迷于精确,仿佛只有精确才能使科学获得安全感。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精确性给了我们一个错觉——世界是整齐有序排列的,但是现实却是,这个世界永远复杂得你不可想象。所以大数据的简单计算比小数据的复杂计算更有效,对错误的包容会比纠正错误更有价值。

    第三、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上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通过找出一个关联物并监控它,我们就能预测未来。相关关系可以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果关系是人类绝不肯放弃凌驾于人工智能的努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因果关系的追问速度赶不上相关关系的应用速度。

    Part3

    所有未知皆是忧患,大数据也从来不例外。即便它还处在一个新兴阶段,但是很多人已经把它的历史地位等同于印刷术,并且开始日有所忧。

    确实,我们无法忽视这些问题,早些日子读乔治·奥威尔的《1984》,书中 所有人都生活在日夜的监视之下,在极端又扭曲的空间里毫无尊严地活着。时至今日,恐怕作者自己也想不到,他当年在书中描绘的这些场景,竟然在一个民主发展成熟的当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

    人们的上网浏览痕迹,鼠标光标停在什么位置,给什么内容点了赞,在路上开车哪里的路况好,那条路上有加油站,喜欢看什么书,在社交网站发了什么内容。

    人们的隐私早已无处可藏,所有你交给网络的内容,都变成了用来预测未来的海量数据里的一粟。

    而预测又是大数据运用的核心,可以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社会,能给我们分析出一条最适合走的道路,也能预测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并且在事实发生之前监视他、制止他。

    于是,我们违背了对民主的定义,也违背了多年来我们引以为民主曙光的“无罪推定”之论,所以科技与伦理的争锋又要开始了。

    假如我们永远都要走那条最直接、最方便、最成熟的路线,那我们还需要有“选择”吗?不需要了,选择的风险远远大于预测。于是我们不再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别无选择”,于是我们失去了作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在可以应用、可以拓展的地方,应用它、拓展它;在不能应用、不能拓展的地方,就停下来。”这应该是所有人面对一个新领域或新观念时应有的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鉴阅轩|大数据时代的浮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hn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