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权力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像月饼一样容易速朽,岗位说变就变,金钱说没就没,职务说调整就调整,只有靠非权力的影响力才能长久持久,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能被眼前的狗苟蝇营所迷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时此刻,他说出了范仲淹的句子,我和小唐等三位为之惊喜,他终于从沉默中爆发,开始了友好的交流。随后,我们捋着这个问题谈得更多的就是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
“做人就要做范仲淹这样的人,独立的人格魅力,理性的分析思考,牺牲的革命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吾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他一口气说出如此有分量有智慧的金句,斗大的空间里瞬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是的,我也喜欢范仲淹,喜欢他的《岳阳楼记》。甚至很多年前就曾背诵过,不过现在忘了,背不下来了,但不影响我对其中经典句子的理解和向往,特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它一直是调适我心情进行自愈的良药,这么多年来,靠着它对需多问题迎刃而解,全都得益于这句话。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在徐州,其父范墉是本地军事长官的秘书,范仲淹出生后第二年,其父去世,范仲淹跟随母亲谢氏改嫁山东淄州朱家,改名叫“朱说”,一次同母异父的兄长说他都是花的朱家的钱,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断然离家到庙里“断齑画粥”勤学苦读,并立志要十年内恢复范姓。23岁到商丘应天学院读书,当时皇帝真宗巡幸,同学们都去看,他不去,他说以后有的是机会见他,现在只是闭门读书学习。他的成绩好,有富家子弟抄他的卷子,给他鸡腿等好吃的食物,他断然拒绝,他说假如吃了这么好吃的美味,就不能喝粥了,始终不为金钱美食所惑,过着清苦的勤学苦读生活。
27岁他与滕子京同时考上进士,他到安徽广德任“司理参军”,也就是审案助理,他秉政如法,公平公正,每次把案件记录在屏风上,后来有“屏风记案”之典故。不到五年他进士及第后,把母亲接到身边赡养,并恢复“范”姓。
像铁轨延伸一样,范仲淹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是当朝宰相晏殊推荐的官员,他一进入朝廷大堂,就上书陈述基层民间疾苦,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这把晏殊吓坏了,恐怕他不知深浅胡乱说,他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他始终实事求是,按原则办事,大公无私。当时宋夏交战,他是副帅,韩琦是主帅,韩琦要主动出击迎战,范仲淹认为时机未到,主动劝止,并陈述观点,韩琦执意独行,最后损失6000多人,大败而归。皇帝让范仲淹带兵,范仲淹的19岁长子范纯祐当先锋,范仲淹稳扎稳打,打败夏兵数次,夏军将领说范仲淹胸中藏有数万将士,不可轻举妄动,随后西夏和宋朝平稳数年。
范仲淹为官不奸不滑,为人不私不坏。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好友滕子京因干事太多,遭人嫉妒,有人说他贪污,仁宗派人查办,范仲淹秉公执法,力保滕子京,最后滕子京没有入刑,只是被贬岳阳巴陵郡,重修岳阳楼,让范仲淹给写一篇序,范仲淹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美文《岳阳楼记》,传诵至今,彪炳史册。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格魅力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值班回来,敲打这些文字,算是趁热打铁,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