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告诫家长,培养孩子写作业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鉴于小孩子自制力差不能自己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所以很多父母非常重视陪孩子做作业。但是,陪孩子做作业就真的可以让孩子把作业做好,并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吗?其实,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就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
如果父母不会也不要去刻意的辅助,这题父母不会做,就要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因为本来作业就是要孩子自己写得,家长只是起一个辅导作用。
辅导不是监督,不要一直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做;其次,辅导不是代替,不要一看见孩子不会,马上就想讲。这两种行为都不叫辅导,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做法。
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确实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一道难关,那怎样做能帮助我们度过这道难关呢?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相信这个过程就不会那么煎熬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作业的责任人是谁?
毫无疑问,每一个家长都能说出标准答案:孩子是作业的责任人。但那些因为作业闹得鸡飞狗跳的家长朋友们,扪心自问你真的做到这一点了吗?
有的家长守着孩子做作业,是一道一道的过关,一题没对,马上暴跳如雷,多错几题就恨不得自己上手了。其实,作业是反映孩子学习程度的一种手段,有时候就是要暴露出问题的,你每道题都辅导了,没错,作业很优秀,考试的时候,你能搬个小板凳坐旁边吗?
所以,认清相互的角色定位,作业是孩子的事,家长只是一个协助者,最重要的是让TA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做一份完美的作业。
其次,孩子们写作业如果有父母陪在身边,一方面注意力会被父母所影响而不能专心集中于学习,另一方面父母的插嘴和指导还会打断孩子们的思路,失去思维的连贯性。保证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写作业,最好一气呵气,而不是拖拖拉拉。
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经常性的指导或提示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思考从而顺着家长的思路走,或者一遇到问题自己不思考而完全交给父母,企图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虽然聪明的父母可能会微笑着说,“自己想一想。”但与其这样说,不如走开让孩子主动独立思考,而在思考后无果后才求助于父母,这样做不更聪明吗?
年初时,有一位妈妈跟我分享过她和女儿的心得,我觉得不错,大家可以借鉴:
女儿有一天放学后,作业做着做着突然崩溃大哭:“妈妈……太难了,我做不到!”
这位妈妈翻了翻孩子的作业,直觉是作业难度“超纲”,当然,她不会告诉孩子,而是问了女儿两个问图:
“有没有认真听课?”女儿肯定地回答“有”。
“有没有努力做?”女儿也肯定地回答“有”。
“只要你每天认真听课,在做作业时认真努力,即使没完成也没关系!”听到妈妈这样说,小女孩反而放松了不少。
从此,无论作业能不能完成,小女孩都不会焦虑,因为没有“心理负担”,很多时候很快便完成了;有时不能完成,妈妈便将女儿的做作业过程跟老师汇报,也得到了老师的理解。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女儿的情绪和性格却是班里最好的。
记得有一个小小的寓言是这样的:有两个人,晚上从铁窗朝外望去,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泥泞,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良好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当孩子总是被作业蒙上阴影,倒不如放松一些,努力了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