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小公爷落榜,父母亲拜访主考官问询原因。对方说:文章花团锦簇,但缺少筋骨。当时只作普通台词听,后来想,这一处很细,至少有两层用心。
剧中对应皇帝应是宋仁宗。在仁宗朝,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改革科举考试。也正因这一点,他被后人称作一代文宗。
宗师有宗师的荣耀,也得有宗师的担当。
科举源自隋唐,兴于两宋,内容不断变迁。在宋初,科举考试以诗为主,策论为辅。诗写的好就能当官,对国家大事的理解倒在其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取仕方式。
欧阳修多次奏请皇帝,科举应以策论为主,诗文为辅。
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年,欧阳修当上了主考官。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打分了。他定了两个原则:
1,空洞无物,只讲花架子的骈文,滚粗;
2,佶屈聱牙,卖弄典故而毫无现实意义的太学体,双倍滚粗。
先说骈文,骈文是一种很优美的文体,文辞对称,像两匹马并驾齐驱
如滕王阁赋,骈文杰出代表。摘取几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也有骈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我苏写前赤壁赋,有句如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看过这些例子,你或许要问了,骈文不是很好嘛,韵律美,形式美。是啊很美,但万事过犹不及。你原本可以自由表达,却被限定必需用骈文,那么骈文就是一种霸权。
欧阳修有多讨厌这种霸权?非常讨厌。他参加过两次科举,均落榜。因为他的偶像是韩愈,韩愈反对骈文,提倡古文运动。受韩胖影响颇深的欧九,又怎么会看得起骈文?
摊手,要走科举之路,必需写。
欧阳修精分了,一边痛苦地把头扭向一边,一边捏着鼻子写。果然考上了。考上之后,第一时间丢掉骈文这块敲门砖。
后来他追随范仲淹搞改革,两人皆被贬官。
范仲淹:要不你来我手下做个书记官
欧阳修:哥,饶我,书记官得写骈文
范仲淹:……
如果欧阳修对骈文只是审美层面的瞧不起,那他对太学体就是深恶痛绝。何谓太学体?简而概之:不说人话。
兴办太学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发起,但后续却让他们崩溃。原本想培养一批精通儒学,学以致用的人才。结果太学剑走偏锋,以怪诞为美。文辞怪,用典怪,非要把人人都懂的话说的鬼都看不懂。别人越不懂,他们越得意。
终于,这两类人落欧阳修手里了。
考试结束,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头大,这绝逼是太学生的手笔,他提笔续:秀才剌,试官刷。
这一年,太学生几乎全军覆没,大家公认的尖子生全部落榜。太学生群情激愤,认为有黑幕。
欧阳修上朝,他们跟着马车骂。欧阳修回家,他们给院子扔祭文。一时间,关于欧阳修的各种不堪传闻充斥街头。
欧阳修本人情绪稳定吗?稳定。
他说:知道会有人闹,这很正常,但我既然敢痛下决心改革,还怕被骂不成?现在闹的凶,只要以后选中的都是人才,大家终会理解我。
事实证明欧阳修是对的。欧阳修,北宋第一HRD。唐宋八大家北宋占六位。欧阳修不但自己位列其中,其余五位还都是他的学生。
宗师,就得这样当才过瘾,才称职,才实至名归。
话说回来,主考官说小公爷文章花团锦簇,却无筋骨。从这八个字能推测他的文章应该更接近骈文,重文辞美,但言之无物。这是第一层意思。
从后续剧情来看,小公爷本人也符合这八个字。他有说“你放心”的情义,却没有让别人放心的本领。
小公爷是君子,君子如玉,美则美矣,却也易碎。从审美层面,君子是我们的诗与远方。但身处女主那样的现实中,君子实在是奢侈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