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康有为勤奋好学,却屡试不中。在被科举制度排除在外后,康有为开始有意接触西方文化,并对西方文化和政体赞赏不已。
1888年,康有为借再次到北京乡试之际,给清廷上书请求变法,结果可想而知,民间一枚布衣,身轻言微,上书成了泥牛入海。这次乡试康有为虽又再次落第了。但是老康却敏锐地在晚清独特的国内外政局,大清内部各方角逐的势力中,发现了自己的位置。
1894年清廷水师,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举世哗然,随后李鸿章被迫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康有为大骂国贼,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言辞激烈的万言书,联合当时各省在京赶考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送交清廷都察院。
一千三百多名举子,群情激昂,都察院前的山呼海啸,喊声连天,为首的是头戴瓜皮帽的康有为。
举子们的行动惊动了清廷,也传到光绪帝耳朵里。康有为的谏言书,深深打动了正被战败耻辱煎熬,为了强国四处寻找药方的光绪帝,他对康有为有了印象。
经过这番折腾,康有为名气大升,名气大升的结果,是康有为成了这一年进士,并被任命为工部主事,虽只是微不足道的六品,却意味着康有为开始出仕步入政坛。
多灾多难的晚清政府,噩梦连连。1897年11月7日,山东发生巨野教案,世界强人德皇威廉二世以此借口,派军舰强入胶州湾,占据青岛。再次的屈辱,给光绪帝更大的刺激,年轻的皇帝决意奋发图强,变法求新。
大清的噩梦,对属意变法的康有为,则不啻运气爆棚。康有为给光绪帝连续上书,谈论西方政治体系和政治理念,阐述的变法治国必要性。
康有为新颖的变法思路,打动了光绪帝。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见到光绪之后,康有为开门见山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清国快要亡了。”若是以往,寻常臣子,第一次觐见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即使不被抄家灭门,也会被摘去顶戴,充军发配。但此刻光绪帝不以为忤,反而附和愤恨说:“这都是那些保守的家伙造成的。”康有为说:“皇上要靠他们来革新,那是缘木求鱼.......”
光绪接见康有为达两个小时。接见的结果是,康有为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副部长),筹备变法所有事宜,被特准其专折给光绪帝奏事,风头一时无双。
康有为被召见进宫,已吃准光绪帝迫于危机,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备而去,故只有前程似锦之喜,无抄家杀头之虞,并成功把自己塑造成大清梁柱,成功登上金銮殿,成为光绪帝信赖的班底核心。从一枚田舍郎,一步登入天子堂。
康有为给光绪帝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开出多味猛药。其中即有倡导学习西方,废除科举,兴办工业等政治改良措施,也有建议光绪任命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为清廷顾问,要求给伊藤博文“以付事权”。提议“中美英日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荒谬之举。
变法期间,康有为以惊人的毅力,不断上书给光绪,据说这一时期康有为写给光绪帝的奏章,有一人多高,想起什么,光一闪,就是一纸奏章。光绪帝也忙坏了,一百天的变法,光绪帝发布了近三百条各类上谕!
大清皇帝谕旨雪片般从紫禁城发出,下达到各州府衙门,常常是朝令夕改,乱无头绪。这种乱命引发各级官吏的反感,开始纷纷上书,痛陈康有为新党的乱作为。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失败,固然与保守派慈禧太后出手干预有关,也与康有为不成熟的政治理念和施政手法,有着直接关系。
一开始,慈禧太后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并不反对。这些人变法的奏折,慈禧都认真地读了,慈禧也算新派人物,在她主导下,清廷有过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对这些大同小异的变法,慈禧有着某种程度的支持,对康有为的幼稚幻想,她并不怎么认可。但自己既然宣称还政光绪帝,她也懒得参与。
一日慈禧问李鸿章康有为怎样,李鸿章说:“这个人是个书生,也如市井中喜欢争强好胜打官司的人。”李鸿章也算是大清官员中的新派人物。戊戌变法中的废除科举,兴办工业,也是他曾提过的主张,最初李鸿章是支持康有为的,短短的时期内,他对康有为的态度就产生了变化。在李鸿章眼里,康有为不过是一个幼稚而浮躁的书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898年,清廷的半壁江山恭亲王奕訢死了。奕訢是爱新觉罗家族里最能干的皇族亲王。奕訢临死之前,对光绪说:“闻广东举人康有为等主张变法,请皇上慎思,不可轻信小人。”奕訢以小人称呼康有为,可见这位亲王对其反感。
慈禧太后另一位心腹大臣荣禄,最初对康有为虽有政见不同,但对康还算尊重。荣禄接到直隶总督的任命,去谢恩时碰巧遇到康有为。康有为视荣禄为阻碍自己的绊脚石,视而不见。荣禄却抢先一步问:“康大人是经天纬地的大才,对目前时局有好法吗?”
康有为眼睛一翻,不屑地回答说:“非变法不能救中国!”荣禄说:“我也知道法应该变,但应该怎样变法?”
康有为森然地说道:“杀几个一二品的大员,则新法行矣。”荣禄从此视变法人物如寇仇。
官场上不知进退,不知藏拙,不懂得韬光养晦,引来保守派人物的仇恨敌视。即使康有为非常认可,并力推给光绪帝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对其看法,也是极其糟糕。
伊藤博文因康有为的推荐,来到北京,先去看望了失势赋闲在家的李鸿章。在谈到变法时,他对李鸿章表达了对康有为的看法:“重用那些三五喜事之徒只会把国家大厦搞垮。”
“喜事之徒”,是康有为推崇的伊藤博文,对康有为本人的称谓。
除了光绪帝和伊藤博文口中维新党人这些“喜事之徒”对康有为的支持,民间对康有为的变法举措,也开始不满。比如冒失地废除科举制度,而无有效替补措施,断绝了民间读书人上升的通道,由此引发读书人极大的愤慨,他们扬言要刺杀康有为。而朝令夕改使清廷原有各级官吏无所适从,从开始阳奉阴违,到拒不执行光绪上谕。
综合各方面反馈去看,康有为力主的维新变法,在短短几个月内,引来巨大阻力。
但在康有为维带着空想和幼稚的推断中,把这种阻力,归结为慈禧为首的“保守派”身上,他认为光绪帝杀一两个一二品的大员,足以推行变法施行。
维新变法已到了执行不下去时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和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党,双方均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这个时候,康有为再出昏招,他居然建议并光绪帝对保守派动武,并唆使光绪帝付诸行动。
1898年9月20日,光绪帝在勤政殿先接见伊藤博文,再接见袁世凯,密谋:“大事”。
按康有为的筹谋和安排,既有代表外援日本伊藤博文,又有内应掌管天津新军的袁世凯,他们的大事可成。他们此举的目的,在于围园困后或者杀后。
没经历过官场险恶,政治幼稚的康有为,把伊藤博文和袁世凯,当做信赖的盟友。
袁世凯接连被光绪帝三次召见,意识到自己被卷入风暴中心,狡猾的袁世凯力量对比后做出选择。回到天津,袁世凯立刻报给荣禄,荣禄连夜进京报给了慈禧,慈禧怒不可遏,调动兵马,囚禁光绪帝,捉拿维新党人。慈禧对光绪帝说:“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又说:“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由此戊戌变法维持了一百零三天后,宣告失败。六个维新党人,菜市口斩首弃市。戊戌变法夭折。
在慈禧动手前夕,康有为出京逃亡,躲过人头落地。但此时的康有为,已经通过短短三个月的变法,名满天下,以至于清廷派出在海上追拿他的水师快艇管代,找借口追不上康有为南下的船只,暗地放过康有为。
事实上,康有为从这次变法求新中,所获利益巨大,远远不止名声这么简单。
从北京仓皇出逃时的康有为,家产被没收,一穷二白,不名分文。十几年后,再次踏上中华大地的老康,已经是拥有六位娇妻美妾,六个子女,十几个女仆、三十多个男仆,拥有自己的私人厨师,两个印度人管家,多套豪华园林式宅院,数次周游世界,腰缠万贯的大土豪。
简而言之,康有为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却是一名优秀的商人。靠投机上位的商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