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霸营结束已经一年半了,有些具体的课程内容已经记得不清晰了,特别是除了“真学习”之外,有关心态的内容。
核聚老师反复强调,一个人要拥有健康心态,就需要时刻在线的责任感,而且知悉并遵循自然规律来做事。
当时提到这两个事情的契机是,有位学生问道,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烦躁、急躁的心态,请问如何克服呢?
核聚老师回答,烦躁是因为没有责任感;急躁是藐视自然规律。
什么时候我们会烦躁?当我们被困在学习任务之中,无法抽身去享受自己喜爱的娱乐项目时,最容易感到烦躁。
什么时候我们会急躁?当我们想要赶快从学习任务之中脱身,却怎么也找不到捷径,就会开始急躁。
那么,为什么学习就会烦躁?那是因为我们从未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我们学习,应该是在对谁负责呢?是自己吗?那有些人可就轻松多了:我不想成名成家,我对自己也没什么要求,很幸运地,我甚至不需要赡养父母,比如说我就是个富二代……所以我可以不学习。
责任全无,那么学习必然没有任何动机,也就是我们现在爱说“内驱力”。那么为什么会责任全无呢?因为我们脑子里只有“我”。
只想自己,就代表把自己与社会孤立出来了,然而放眼望去,古今中外,不管是富贵或贫贱,杰出或平庸,哪怕归隐山林的隐士,谁又能真正绝对地脱离社会而存在呢?
正如爱因斯坦在他所著的《我的世界观》中所说: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的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A hundred times every day I remind myself that my inner and outer life depend on the labours of other men, living and dead, and that I must exert myself in order to give in the same measure as I have received and am still receiving.”
― Albert Einstein, The World As I See It
有地区的高中政治课里面把这句话做成了考题,问这句话代表了什么意思,答案是“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也就是,责任,取决于我们对世界与个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那么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感就是:如果你,甚至是你的团队,费煞苦心直接间接地帮助了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小忙还是大忙,那么你期待这个人将如何去尊重你或你们的苦心,你就应该如何要求自己。
比如,你可以假设,现在你就是那个在职场上每天朝九晚五甚至996忙得不可开交的你。你通过这样多年的辛苦努力养活了一个人,让他有持续生存的能力,还能和你一样从小健康成长,学习、高考、进入大学,毕业、出来找到一份算是不错的工作,那么你希望这个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那个人就是你的孩子,我意思是,在你内心的孩子。
在《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部分里面,派克先生总是会强调“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这是需要爱去浇灌,而爱是以为之全情投入的时间来衡量的。那么,在我们真的有“自己的孩子”之前,我们大可以去用心爱自己,爱自己内心的孩子,让他自律,让他健康成长,成为一个能与自己实际年龄真正对应的成年人。到那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有任何烦躁,甚至你会感觉,自己出奇地沉着、冷静。
接下来,就是急躁了。
尽管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因为需要学习而去烦躁,但似乎不能一步登天,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总是让人感觉非常难受。毕竟,从小到大,很多单机游戏都是有个结局的。过了结局,就只有Game Over,然后重来。而学习呢?我们每次“毕业”、“升学”都以为是Game Over,特别是学士,硕士毕业……嗯?你说为什么我不提博士生?博士生毕业如果还有这种天真的想法的,建议重读博士。
为什么这么说?
学士的毕业,仅仅是证明你完成了理论的学习,拥有了专业的眼光;硕士毕业,则说明你在所在领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两者都没有强调的,是博士学位的“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以及“具备原创理论”的能力。这意味着,博士这个学位的能力就是能够创造知识,这将包含极大量的学习、探索、研究。如果具备这样能力的人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学无止境”这句话,不回炉重造是真不行了。
但是,即使我们不是博士学位,难道“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就不存在了吗?
就好比,我们有些朋友人到中年,每次体检都会发现自己身体多少有些数据异常,那么我们不去体检,难道这些异常就消失了吗?
怎么可能。别说步入职场,别说结婚生子,你就算玩个游戏,都有大量的学习成本——甚至如果没有学习成本的话,你还不屑天天玩呢。
你别不信,任何一款你喜欢玩的游戏,比如王者荣耀,和简单到极致的猜拳对比(没有任何惩罚的),让你天天玩,你选哪个?
你喜欢玩的那款游戏,当你玩通关后,全成就收集,或者白金了以后,如果它不更新,或者它没有丰富的可变化的玩法,你还会继续玩吗?
就好比你王者荣耀可能已经排位到顶了,最高段位是最强王者是吧?那么,这个赛季是最强王者,然后王者荣耀宣布从此不会再有更新,那么你还能坚持几个赛季呢?
你看,就算是打个游戏,人也是渴望学习的。
不然,同样就是拼个输赢,培养感情,猜拳不是简单快捷又有乐趣?
扯远了。我们这就掰回来。
那么,回想一下,当你是游戏的纯新手时,你是不是面临着巨大量的数据知识?你会不会想着两周内,甚至一个周末,乃至一个通宵就能通关最高难度/全收集/全成就/白金之类的,或者上王者?
但是我很清楚,很多人都这样对待学科考试。
另一方面,即使你这赛季是王者,那么下赛季,随着版本的更迭,你再次当上王者又需要多少时间?又如果,你这赛季王者了,过了很长时间再回来玩,版本都不知道迭代成什么样子了,你的手法也生疏得不行了,这时候,你想上王者,又需要多长时间?
学科知识也是一个道理。知识才是这个时代更迭速度最恐怖的存在。
因此,你凭什么急躁,凭什么想着一步登天,凭什么觉得自己就天赋异禀,可以轻松超越人体的极限,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记得核聚老师说过一句非常正确,但看着也非常废话的话:
“一个人所能做到的,只有他能够做到的事。”
也就是,如果你两天就能把考试内容背完,要么考试内容确实很简单,要么你的日常积累其实早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这个事情也很像我带过的学习团队。很多人在30天的训练过后,跟我说这30天的学习,感觉收获比过去几十年都要大。
核聚老师的训练营里,说这种话的学员更多,形容也更夸张。什么脱胎换骨,什么人生顿悟,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
但我想提醒一下,无论这个老师多牛逼,这个课程多优秀,达到这水准是绝无可能的。
除非你过去的人生中一次都没认真听过课,一本书都没读过,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生阅历都没有过。
否则,几十年间的积累,不可能比撑死就720个小时的积累要少。
而之所以感觉收获多,变化大,这都是因为你把过去自己本可以做到而做不到的事情,都拿出来认认真真实践过,并最终得到了“原来我确实可以做到,并且现在就做到了”的结论和成果。
认知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记忆的容量是有具体大小的,7±2个单元;那么实际上,疏于学习、训练的人更差,3±2就不错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早就跟我们说过了,学到了而且记住的东西,一小时后就剩44%了,1天后三分之一不到,一个月后,21%。
那么今晚你通宵,最多背3~5个点,马上去考试,考了一半你可能就只记得2~3个点了。考试会考几个点?你又能考几分?心里有没有点数?
那些用两个星期的还算客观一点,比较尊重自然规律。这些人起码能在艾宾浩斯记忆法上走个几个来回,记忆率能达到85%以上。至于容量,那就看你自己造化了。
而一个学期下来都有在积累的人,考试前几天就算去通宵打游戏,对考试的影响也几乎只有“不小心睡着了时间不够写不完了”而已。
那现在对比一下,通宵的,两天的,两周的,一个学期的,谁急躁焦虑,谁轻松坦然?
哦对了,我们常常会说某某老师很厉害,上课不用课本不用PPT甚至任何教具都不用,进来就开讲,甚至连页码都记得八九不离十。为什么?人家积累了多少个春秋?岂是我们这帮小屁孩所能企及的?
顺带提一句,以上都是真实的故事。有我的故事,也有我老同学的故事,更有我所尊敬的老师的故事。
后来我又听到一句话:所有负面情绪,其实就是感性思维失控,而理性思维却无法疏导而导致的。而之所以会出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把思考的焦点放在了不存在的东西之上。
就比如说,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
这又与考霸心态不谋而合了。
综上,考霸心态很简单,八个字而已。
一曰,承担责任;二曰,道法自然。
聊聊数字,好记,好理解,好背诵。
然而做起来极难。
所谓,大道至简,不繁,很难。
这与所有我们熟知的“正确的废话”——名人名言,是一致的。
所以无论我们“懂得”多少大道理,人生必然都是过不好的。
除非,你“绝知此事要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