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妈妈一手送我到终点,这世间我白来了
临睡前,无意间看到一则睡训致三个月婴儿死亡,而孩子妈妈全程死亡直播的消息,痛心又痛恨!
孩子妈妈参加某付费的睡觉训练后,便对仅三个月的孩子开始了所谓的"独立"培养。
哪怕中途,孩子妈妈也发现了孩子翻身趴下了,甚至因为无法转过身而大哭,也没有进屋纠正孩子的睡姿。
反而一直在微信群里询问所谓的导师,孩子这样是否正常。
她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直接送孩子到了人生的终点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样是养孩子的我,已经无力吐槽这位妈妈是否带了脑子出院了!
经历了这次的疫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除了生死,其余的都是小事。
为何这个母亲居然将一个训练看得比孩子的生死安全更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 八岁男孩过劳而死: 妈妈我太累了,让我睡五分钟可以吗
二胎政策开放后,许多妈妈不顾经济压力都想多要个孩子,甚至还有70后的高龄产妇!
她们这么拼,只不过是因为爱孩子,想多拥有一个孩子。
可却有人打着为孩子好的噱头,给家长洗脑,给孩子以沉重的负担。
2018年,一个八岁的孩子,因众多的辅导班,累得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医生说,孩子劳累过度,身体特别虚弱,且多处器官衰竭,更重要的是求生意志差。
最终,这个孩子活了八年,都没能见识世界的美好,就这么毫不留恋地离去了。
这事虽然轰动全网,可终究没有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在这个生活节奏快、经济发展快,所不留神就被抛弃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开启了"倍速"模式,就连养娃也加快了脚步。
妈妈们知道自己怀孕后,就开始了胎教,听音乐、看书。
孩子刚出生,就开始听英语、上早教;上学后,辅导班、兴趣班更是铺天盖地而来,压得他们喘口气都困难。
可读书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是人生的一条捷径,但不是唯一的路,也不是适合每个孩子的路。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即资质绝佳的人,学习了理论知识,会将之用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反复而为,形成良性循环。
资质中等的人,对空泛的理论知识将信将疑,知道了也跟不知道一般,毫无用处。
资质最差的人,他们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对书本上别人的经验、知识完全嗤之以鼻。
故而,孔圣人主张我们要因材施教,在教学前应该先判断孩子到底是哪一类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太过迫切,完全没有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便按着他们的想法安排了一切。
可让孩子们过前承受沉重的学业,身心俱疲,无异于揠苗助长
童年是人生之初,也是人生之本。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身心均在迅猛发展,过重的学业,让他们失去了奔跑、玩乐的机会,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自然发育不好,甚至免疫力低下。
而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又怎么回有精力去早就辉煌和荣耀?
童年也是一生中好奇心最重的时候,孩子们困于枯燥的课本,没能充分去认知大自然的奥妙,自然有不能激发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没有了这些,那他们学再多的知识
,又有什么用呢?
给孩子一个欢乐无忧的童年,最差不过是大器晚成
剥夺孩子的童年,填鸭式教学,其实是效率最差,几乎是没有效果的教学。
因为,孩子们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化的过程根本不会有。
那么,你请的那些老师传授给他的东西,全成了耳旁风,转瞬即散了。
宋朝张载在《语录》里说:"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即充分发展一个人的特长,才不是误人子弟。
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其浪费人力、物力去毁掉一个孩子,何不缓缓脚步,等孩子展现出自己的天赋后,再努力不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