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许久的古典新书《跃迁》终于上市。
古典团队很厉害,几乎是提前一个月(7.4)就开始宣传新书。然后是其他大V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推广。在我眼中曝光不下于5次。
这本书是从社会角度解释个人的成就和成功。
其中的【头部效应】正好可以解决当下找工作的问题。
头部就是你所在的赛道里的高价值且有优势的领域。我们知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那第二高峰是?我们知道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丹,那第二个呢?甚至在公司里,你可能知道哪个最会拍照,那谁是第二呢?这就是头部效应,我们往往只能记得住第一名。而作为头部,收益更高,加速度更快。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
我们把竞争领域简单分为“高价值——低价值 ”两个维度,高价值定义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的赛场”;将竞争力分为“高优势——低优势”两个维度,高优势定义为“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20%”。
我们的策略很简单,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具体如何做呢?
1、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而非从当前优势出发。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不能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而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起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高手总是选择走窄门。
2、思考差异化优势,而非着急入场,不想优势。大部分人当机会来临时,都会蠢蠢欲动,看到公众号火就准备成为写作大号的人,听到课程介绍诱人就赶紧报班,看到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或大数据大火又希望往那些领域发展。这样永远没有前途,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流。价值越高的领域,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先不要急着动手,先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思考差异化优势再进入。摒弃再不上就来不及了,静下心来思考和判断,实在是反人性。千万别相信“去最激烈的战场,哪怕从头做起,哪怕是个小兵”。如果优势不足以当第一,那就搞差异化竞争;如果无法上主战场,那就先占领二线战场;如果综合能力胜不了,那就找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从一个小头部,去更大的头部。在战斗中进攻速度并不是唯一的关键,重要的是时机和方式。一旦对手开始行动,你应该按照观察、调整、决策、行动四个动作行动,争取后发而先制。
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避免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不要想太远,从身边的头部开始。战略如果不能帮助你在当下破局,就毫无意义。从边缘地带一点点往前拱,虽然慢,但总有推进。一旦空降到一个不了解规则、无法把握的赛场,即使偶尔获胜,最后也会输得精光。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小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定要向外看,全行业的小朋友都是竞争对手。
到新领域不可能什么都学,那么聚焦什么?要看你有机会做到哪个细分领域的高手。
高手只做那些高价值且有优势的事。如果没有优势,就先转移到二线战场积累优势,然后重返一线战场头部。头部效应就是从一个头部到更大的头部,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过程中的每一个判断都是反人性的,痛苦做决策是成为高手的必要历练。
先进入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大同行。
那么,我如何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呢?
1、从高价值出发。先要确定哪些是高价值领域,也就是说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有哪些?这个如何确定呢,向在行老师咨询。先确定高价值的领域,再思考优势。
2、然后才是差异化优势。如果优势不足以当第一,那就搞差异化竞争;如果无法上主战场,那就先占领二线战场;如果综合能力胜不了,那就找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从一个小头部,去更大的头部。二线战场有哪些?如何选择细分领域?如何差异化竞争?盘点我的优势,每天写反思算一个,现在晚上1500+写字算一个,用户视角强,积极乐观。
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现在可用的资源有拉勾工场内推的机会,面试练习再充分些。那么,身边的头部有哪些?如何选择?
如果从可进入的角度来看,结合之前的教育背景,似乎互联网教育更适合。
之前拒绝掉尚德的用户运营有些可惜。但谁说不是个机会咧,还没有充分利用拉勾工场这个资源呐,还没有很认真的准备呐。
现在看到的机会:作业帮、好未来等。最好是初创型企业,这样机会多些。
为何更想要初创型企业呢,是否有投机心理存在?初创企业会涉及更多事情,那么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根据遇到的问题来学习更高效,所以如果能遇到各方便的问题,就能迅速了解各职位特点,从而尽快定位。大公司岗位职责比较固定,只要干好所在岗位工作即可。大公司是投靠,初创公司是投机。从能力增长角度,更看好初创公司。
那么,接下来做什么?
咨询。申请和Ella姐聊一聊,然后在行约见行家,避免一家之言。
面试练习。和孙航、关赢今、葛伦格、成玉请教切磋。
记得今天是周二来着,可电脑上日期显示为周三,就真的以为是周三了,没有进一步的确认。
然后,推进渠道预热。
整体流程把控得挺好,节奏比较好。
参与热情不高。还有一部分是托儿来着。什么原因呢?文案不够有吸引力么,无法引起大家的讨论?问题较大,难以回答,导致参与人不多么?问题的确还可以再细化至只需要10S思考时间就可以作答。李叫兽提到,要假设用户不会看,不会参加,然后用用户视角来考虑用什么来吸引大家。
整体还比较满意,继续加油。
1:5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