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已经接近尾期,从这几天的下校观摩中,从课堂中让我看到了城市孩子们处于新时代的优越性,这些孩子们的整体素质特别高。他们见识广、视野宽,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知道什么是三体、外太空、黑碳纤维,知道各种先进的技术,领略各种最新的时代信息,这些孩子的想象力特别的丰富。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农村的孩子们,想着我们的孩子们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前几天听孟宪凯教授的信息融合课时,孟教授的一句话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心里有一丝丝的安慰,孟教授说无论我们地域差别有多大,环境差距有多大,但是人才的自然分布是均匀的。在没有接触到北京的这些孩子之前,我些许同意孟教授的这个观点。可是当我接触到了几个学校的孩子后,我不敢说对孟教授的这个观点持反对的一面,因为我不能预料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们是否能够挤入人才大军。可是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天还是除了学习完课本上的内容就沾沾自喜时,我们就真的该为我们的孩子担忧了。如果你说,城市里的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有那么优越的条件给他们提供学习的保障,可是我们没有呀?这是事实,但也可以说是我们在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如果因为这些我们不去前行,只是留恋于电视,沉迷于电脑、手机网络,我们就真的彻底把自己给放弃了,也就彻底地被城市里的孩子打败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感觉最实际的就是读书,爱读书的孩子是最美的,孩子们静静读书时的神情也是最迷人的。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各种媒体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我们虽然不能带领孩子们出去开阔眼界,但是我们可以引领他们读书开阔他们的视野。所以,孩子们只有多读书,读适合他们的书,通过阅读,让他们在童话世界里徜徉,在科学天地中遨游,在艺术殿堂里沉醉,让他们与好的文字世界亲密接触,走向经典,走向巨人,这样以来我们孩子们的精神发育底子就不会那么的薄弱,我相信,这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
今天早上起来,我在“小学家校共育”的公众号看到了俞敏洪老师的一篇文章——《教书的是教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家校共育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更要让孩子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专家经过观察得出结论——如果从孩子出生到八岁,家长每天都跟孩子一起进行半小时的阅读,八岁以后,这样的孩子今后的发展就不需要家长操心了。是呀,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孩子们能够把读书每天重复地做下去,我们一定能把重复变成习惯,习惯变成自然,自然变成个性,个性也就成就了我们孩子们的命运。
总之,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农村的孩子一定要抓住读书这个机会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