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 redo log,binlog

2. redo log,binlog

作者: 胖达_4b7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16:42 被阅读0次

    redo log 重做日志

    InnoDB 引擎特有的日志
    作用

    • 更快
    • crash-safe

    如果每一次的更新操作都需要写进磁盘,磁盘也要找到对应的那条记录,然后再更新,整个过程 IO 成本、查找成本都很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 的先写日志,等不忙的时候再写磁盘
    就是 MySQL 里经常说到的 WAL 技术,WAL 的全称是 Write-Ahead Logging

    具体来说,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 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 redo log(转成顺序写, 省了),并更新内存(所以马上查也是能看到最新的值的),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InnoDB 引擎会在适当(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

    redo log 主要节省的是随机写磁盘的 IO 消耗(转成顺序写)

    InnoDB 的 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那么这块“总共就可以记录 4GB 的操作。

    write pos 是当前记录的位置,一边写一边后移,写到第 3 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 0 号文件开头。
    checkpoint 是当前要擦除的位置,也是往后推移并且循环的,擦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

    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之间的还可以记录的空间,如果 write pos 追上 checkpoint,表示满了,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写满了只好马上写入磁盘

    有了 redo log,InnoDB 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这个能力称为crash-safe

    binlog 归档日志

    Server 层的日志

    binlog 是没有 crash-safe 能力的,所以 InnoDB 需要自己使用一套日志系统——也就是 redo log 来实现 crash-safe 能力。

    2者不同:

    • redo log 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
      binlog 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比如“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 1 ”。

    • redo log 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
      binlog 是可以追加写入的。“追加写”是指 binlog 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

    mysql> update T set c=c+1 where ID=2;
    来看执行器(Server 层)和 InnoDB 引擎在执行这个简单的 update 语句时的内部流程。

      1.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 ID=2 这一行。

    ID 是主键,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如果 ID=2 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
    否则,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1.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把这个值加上 1,比如原来是 N,现在就是 N+1,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redo log 里面,此时 redo log 处于 prepare 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1. 执行器:得到引擎告知完成,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并把 binlog 写入磁盘。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

    引擎把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提交(commit)状态,更新完成。

    浅色框表示是在 InnoDB 内部执行的


    两阶段提交

    浅色是引擎
    可以看到 引擎干完活以后(更新到内存),
    1.写入自己的redolog, 状态prepare
    2.再通知Server的执行器,让执行器更新执行器的binlog日志
    3.引擎再把自己的redolog 状态改为commit

    2个都表示事务提交,两阶段提交是为了:让两份日志之间的逻辑一致。
    为什么日志需要“两阶段提交”。这里不妨用反证法来进行解释。

    由于 redo log 和 binlog 是两个独立的逻辑,如果不用两阶段提交,要么就是先写完 redo log 再写 binlog,或者采用反过来的顺序。我们看看这两种方式会有什么问题。

    仍然用前面的 update 语句来做例子。假设当前 ID=2 的行,字段 c 的值是 0,

    假设没有2阶段提交,而是一个一个日志记

    • 先写 redo log 后写 binlog。
      假设在 redo log 写完,binlog 还没有写完的时候,MySQL 进程异常重启。由于我们前面说过的,redo log 写完之后,系统即使崩溃,仍然能够把数据恢复回来,所以恢复后这一行 c 的值是 1。
      但是由于 binlog 没写完就 crash 了,这时候 binlog 里面就没有记录这个语句。因此,之后备份日志的时候,存起来的 binlog 里面就没有这条语句。
      然后你会发现,如果需要用这个 binlog 来恢复临时库的话,由于这个语句的 binlog 丢失,这个临时库就会少了这一次更新,恢复出来的这一行 c 的值就是 0,与原库的值不同
    • 先写 binlog 后写 redo log。
      如果在 binlog 写完之后 crash,由于 redo log 还没写,崩溃恢复以后这个事务无效,所以这一行 c 的值是 0。但是 binlog 里面已经记录了“把 c 从 0 改成 1”这个日志。所以,在之后用 binlog 来恢复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事务出来,恢复出来的这一行 c 的值就是 1,与原库的值不同

    数据备份恢复用binlog

    redo log是循环写,binlog才采用“追加写”的形式 会记录所有的逻辑操作。
    如果你的 DBA 承诺说半个月内可以恢复,那么备份系统中一定会保存最近半个月的所有 binlog,同时系统会定期做整库备份。这里的“定期”取决于系统的重要性,可以是一天一备,也可以是一周一备。

    当需要恢复到指定的某一秒时,比如某天下午两点发现中午十二点有一次误删表,需要找回数据,那你可以这么做:

    首先,找到最近的一次全量备份,如果你运气好,可能就是昨天晚上的一个备份,从这个备份恢复到临时库;
    然后,从备份的时间点开始,将备份的 binlog 依次取出来,重放到中午误删表之前的那个时刻。
    这样你的临时库就跟误删之前的线上库一样了,然后你可以把表数据从临时库取出来,按需要恢复到线上库去。

    不只是误操作后需要用这个过程来恢复数据。
    需要扩容的时候,也就是需要再多搭建一些备库来增加系统的读能力的时候,现在常见的做法是用全量备份加上应用 binlog 来实现的,这个“不一致”就会导致你的线上出现主从数据库不一致的情况。

    设置推荐

    • 每次事务的 redo log 都直接持久化到磁盘:
      推荐: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这个参数设置成 1
      这样可以保证 MySQL 异常重启之后数据不丢失。

    • 每次事务的 binlog 都持久化到磁盘
      推荐: sync_binlog 这个参数设置成 1 ,保证 MySQL 异常重启之后 binlog 不丢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 redo log,binlog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dzc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