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这太挤了,没地方坐了!
🤯她夹我手了!你看都要出血了。
只要一听这样的对话,你就会知道,又要当法官“判官司”。
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判官司,我最会做的是再现事实,让所有听众与观众判断。
再现事实:
上课进行时,一个小男孩A对我说:“老师,我这挤的没地方了,坐不下了。”
一看,小男孩A站着,没地方坐,他后边的小女孩B也很挤。再往后看,他们后边的小男孩C把桌子推到了前边,自己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在很使劲儿地挤前边的同学。看表情,不善。
开始我们的对话。
我:“发生什么事了?”
男孩C:“她B把我手挤了,你看,都快出血了。”一边说,一边皱着眉头,给我看他的手。
我一看,哦,擦破点皮,不会流血。
我:“哦,你手被挤了,你很疼,是吧?因为疼,你很生气。想,都怪前边同学,你才把手挤了。”
小C:“她(小B)不往后退,我手也不能挤。”
我:“哦,可不是吗!都怪前边同学,不后退椅子你也挤不到手。那,你把手放哪了?”
小C指了指自己桌子前边,靠近前边同学椅子的桌沿儿。
我一看,心里想:这不活该挨挤吗?把手放桌沿儿前边,前边同学一退,100%挤手,毫无疑问。
再想:小C毕竟是1年级的孩子,这是缺少安全意识,对自己的动作会带来什么后果,缺少预判性。要让他建立安全意识才行。
我:“哦,你把手放桌沿上了。老师问问你,小B脑袋后边长没长眼睛?(大家一起说,没长。)哦,是的。那她能不能看看身后发生的事?(不能),是,不能。她知不知道要挤你的手了?(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挤你手的?(不是)”
小C:“那他也不应该突然就动,不动也不会夹我手。”
是不是讲不通?这种“只看到别人错,怨别人”的情况太普遍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很会推卸责任,埋怨别人。
我:“小B身后没有长眼睛,看不到身后发生的事。你想想,你怎么做手不会被挤?”
其他孩子和小C:“手别放桌子前边,就不会被挤。”
我:“对呀,你自己就找到答案了。手以后还放桌子前边吗?”
小C摇摇头。
我:“现在手还疼吗?(摇摇头)那感觉好多了吧?(点点头)现在,你觉得你们三个位置怎么调整比较好?”
小C把桌子退回了原位。
这时,我又认可了小A和小B的态度——他们是很平静的和老师说这件事,没有生气的和后边同学“大干一场”,激化矛盾。处理问题的方法,很棒!值得称赞。
至此,问题解决完了!
你觉得,我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会不会有遗留问题?
🤩写在结尾
1.理解孩子生活经验不足,认知幼稚,接纳他的情绪,但不能接纳的行为不能接纳。
2.呈现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让情绪回归平静,再去解决问题。
3.呈现事情真相,用问题刺激孩子思考,自己判断行为的合理性,自己找到答案,从心里认可,并自己决定是否改正行为。一般孩子都会找到正确答案。
你学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