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管教孩子戏称为“唱红脸”和“唱白脸”,大多情况下,是夫妻分工,各担“角色”。
你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之前有一部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一经上映,火热异常。
而在看电视之余,我们同样能够从中发觉很多育儿观念——
虎妈的雷厉风行,猫爸的亲善随和营造出了较为独特的家庭氛围。
在这里,我们跳出电视剧,从情商的角度推演至日常生活。
相信很多家庭的教育氛围都是“虎妈猫爸”或“虎爸猫妈”,今天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孩子喜欢的是哪一种呢?
当这个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是“猫”,毕竟“猫妈”“猫爸”温柔可亲,“虎爸”“虎妈”太过严厉。
很多人深以为然。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模拟情景:有两间没有窗户的屋子,你需要分别进入各待一个小时。
每间屋子都装有监控,后台人员会在一个小时之内不定时突然熄灯。
不同的是,第一间屋子存在“熄灯信号”——你将被告之“趴在桌上”就会触发熄灯信号。
而第二间屋子不会告诉你熄灯信号,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哪个动作会触发熄灯信号。
为了不触发熄灯信号,当进入第一间屋子时,你一定不会做出趴在桌上的行为。
但进入第二间屋子时,因为不知道熄灯信号,你的每一个动作都如履薄冰,生怕突然熄灯。
第二种心理是对“未知”“不清楚临界点”的恐惧。
我们在面临不同事件时,内心的紧张程度向来是不同的,这其中存在已知和未知的分别。
试想一下,倘若你提前知道某件事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并且非常清楚它发生的时间节点,
那么在等待它到来的过程中,因为心下了然,便可以怀揣一份坦然。
倘若你并不清楚影响、时间,甚至连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
那么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你都会出在一个极度紧张与恐惧的状态之中。
“虎妈”和“虎爸”在与孩子相处时,虽然雷厉风行,但他们往往会清楚明确地告诉孩子:
你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
我能接受你的行为的界限是什么
而“猫爸”“猫妈”们在与孩子相处时,永远都是温和、好说话的,他们从来不会对孩子“设限”。
但我们都清楚,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倘若超出这个范围,便极有可能“瞬间爆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生气的人生气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当孩子与“猫妈”“猫爸”相处时,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定时炸弹”身边,内心的不安可想而知。
当然,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明确界限”和“未知界限”给人的感觉自然是不同的。
在“明确界限”的条件中,我们会油然而出一种安全感,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不触犯界限,我们就是安全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作为家长就都要去成为“虎爸”“虎妈”,
我们想要的,是既可以以温柔可亲的“猫”的形象与孩子相处,又能确保孩子与自己相处时的安全感。
事实上,这里的“猫与虎”的本质区别并不是“猫、虎”这种相处形象,而在于“界限”,在于“规则”。
即你要向孩子制定规则,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你所能接受的他的行为界限。
只有孩子明确了这个界限,清楚了这个规则,他才能在“不越界”的基础上获得安全感,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情商小总结
要同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确行为界限,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与孩子建立规则的家长才能与孩子轻松相处,才能让孩子真心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