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 周一 天气晴
多年以前,我还在福州的时候,有一次去某家大医院看老医生。很巧的是,我有一个认识的女网友是那个老医生的学生。看完后,理所当然的她请我去医院食堂吃了一次饭。
这个女生,我现在还记得她的模样。整体感觉都特别好,就是皮肤比较黑。所以,我们没有什么故事发生,现在只能在记忆里寻找关于她的点滴。她和我说过一句话,医院就是卖药的。我今天带我妈去武平县医院复查,半天下来,感觉依然还是同样的配方,就是一个卖药的地方。
作为年轻人,要去取票等号,然后进门诊,接着去抽血化验,一个小时后再去取报告单,然后拿着报告单去门诊让医生给诊断,最后开出药单。这一整个过程,是很容易一个人完成的事。可对于有一定年龄,没有文化知识的老人来说,就有点模模糊糊的,找不到方向。
如果没有年轻人,或者懂得怎么处理这一系列问题的人陪伴引导,花的时间,可能出错的几率都会增加。这次是我第一次走进县医院,虽然是第一次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复杂的地方,下次再来基本就轻车熟路了。可我妈已经来医院看门诊四五次左右了,有一些事还是有点搞不清楚。
比如抽血化验,是先去付费窗口取票,还是先排队抽血?人虽然不多,可我看到窗口前的提示就说我们是不是要先去交钱再抽血。去窗口问了后,才知道在窗口刷卡取票后,就可以凭票去抽血窗口抽血,不用再付费了。然后医生最后看了报告单,说这一次不用吃那么多药了,就吃两种药就可以,一天吃一次,一个吃一个,一个是半个。我妈回来后,还分不清楚。
这一次陪着复查,我对医院整体的印象还是比较有想法。门诊的医生,就见了两次面,前后加起来不超过15分钟。第一次,进去给他看了病例单,就让去抽血,然后要求刷卡付钱。第二次,进去后,给他看了化验单,说病情好多了,然后给开药单。没有任何关于人的问询,没有问你最近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心情怎样,统统不问。病人不用去看医生,医生不用看到病人就可以完成整个门诊工作。也就是依靠一台设备,就把病人的问题,以流水线的批量的方式去解决。
我和我妈说,这个医生的工作也太容易做了。我们任何正常的人,经过培训学会看机器的数据与病情的关系,然后给出一个对应的配药流程,不就可以批量上新“医生”了?
太依赖工具的检测,那如果机器出现故障,机器不能检测的部分怎么办呢?虽然中西医有各自的优缺点,看病有不同的方式,但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如果没有人的味道了,只有各种数据指标推动的经济效益,那来看病的病人真的好可怜。
我自己一个人看过省里大医院的名医生,这一次陪我妈看县医院里的普通医生,总体上还是印证了我那个朋友的话,医院就是卖药的。
卖药也行,能不能在卖药的时候,给予病人更多有利于病人痊愈和恢复的服务,起码做到基本的做人标准吧?我妈说,这个医生脾气很差,第一次来的时候,只是问了下去哪里化验就立马回怼人家,说那里不是写了,你眼睛瞎吗?我相信这不是唯一的一次骂人和暴脾气,而是这个医生的习惯。那么多年龄比较大的病人来看病,文化程度所限,肯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因为不懂问了几句就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医生在语言上给吃了一颗“毒药”。
我如果不是陪我妈来医院复查拿药,就不可能听到她说,自己是怎么看病的。干一行爱一行,吃什么饭就要恭敬什么饭。自己有负面情绪,应该寻找别的渠道排解,施加给自己的“衣食父母”,就是很不地道。
这就是昨天日记里说的,现在城市化进程里还存在的不足。你表面的硬件跟上了,软件如果很差,就会给市民带来很多麻烦。
我有心给家人和大众带来更好的改变,希望三年后自己可以为此做出更多具体的事情。三年后,即使是老人独自来县医院看病,也可以得到比较周到的陪伴和关心。
钟汉良 于福建武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