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的战争
不是没有鱼跃龙门的想法,也不是没有嫁入豪门的梦想,但我从来也不否认清贫的身世和平凡的容貌。人们都说女人要么美貌,要么出色,前者我无法选择,后者我努力企及。
又是一个烂大街的故事,寒门子女上了大学,仿佛凤凰涅槃,亲朋好友翘首以盼,想望着四年大学生活能将这个成绩优异的骄子直接送入“天堂”,自此所有的人都能沾沾“一人得道”的光。可是,“凤凰”我在靠近天堂的途中不经意回了下头,从此人生“大不同”。
如果把功成名就比作人类的原罪,那么我是受了这世间“美丽风景”的诱惑,选择了追求功名之外的东西——本心(写作)。时过年经,我只说一句:No Regret!
可是,所有的选择都伴随着失去和伤痛,我们把这个过程叫成长。
亲朋好友在我放弃公务员和教师的考试之后,在母亲的劝说下进行了各种洗脑。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指桑骂槐,或轻蔑鄙视……我经历过一段心灵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当然,那段时间生活也很窘迫,可是,比之前者,后者的折磨就是小cass。看不了母亲的幽怨眼神,听不了她的压抑叹息,最狠的时候她甚至说过“不考试就断绝母女关系”,我含着泪水恳求“您是认真说的吗”。我想不通为什么明明深爱可还用这样的话刺我,您就不会痛吗?过得好可以有千万种但为什么非逼我选这一种?
于是,深秋的一个早晨,我拉着四十斤的行李箱北上。那天,与第一场懒洋洋的初雪相遇,很美。但记忆却布满不寒而栗。
为谁活着
恕我才疏学浅,不能广征博引。我不知道是不是全世界都有这种类似“被家庭禁锢”的思想还只是中国才有,但我相信中国肯定是更胜一筹的存在。
记得大学毕业那一年签工作,有个面试官问我“怎么看父母在不远游?”,说实话,迄今为止我都认为这是个傻逼的问题。全中国十四亿人,全球六十亿,倘若每个人都“父母在不远游”,那干脆社会也不要发展了,人类就躺家里等着灭亡好了。孝顺是要有的,但也不能局限于守候。当每个人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的时候,都有谱写或长或短人生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是为谁而活,我们也不是为了赡养谁而存在。当传统的孔孟思想(部分)成为社会安定、阶级统治的无形武器时,我们被禁锢其中却不自知,反而对偶尔的清醒着斜眼以待,我们管这个“偶尔”叫“异类”。
最出彩的活法
昨夜,精分的已婚姑娘阿兰十一点还不入睡,非要抓着我聊天。
她说大学舍友六个中已有五个端着国家饭碗,她心里实在不踏实,虽然这两年看起来没有差距,可是她不敢想象五年十年后的差别。
我问为什么。
她说国家单位除了清闲稳定之外,可怕的是多年之后的社会关系网,那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她不想她的孩子平民起跑。
我说这也对。如果你愿意活成从第一天起就最后一天的样子,如果你可以忍受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模式,你也可以选择公务员。
没错,公务员阶层是有一层得天独厚的社会关系网。可是,如果不考公务员,二十几岁的你难道不准备在你认定的行业好好奋斗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吗?如果专注一件事二三十年还一无所成,那就是命运不给你饭吃,就算你投胎成特朗普的女儿也无济于事,别说考公务员。
你拿自己公司高管失业说事。是的,他们被辞退或主动请辞之后看起来是一无所有,可是,你有没有比较过,这些人的一年甚至比公务员的一生还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定千金不换。
心态放平和,无论清贫或富有,只要心怀希望和梦想,把每一个日子都当做独一无二的样子过活,我们不一定非得为官为富。回头看看,身边多少人啊,大家都在平凡的生活。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处于不平凡的位置活出不平凡,而在于就算很平凡也能活得很出彩。
JUST DO IT
我很喜欢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
或许明天就是尽头了,你还在犹豫什么?
小时候学过一首诗,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下面是我喜欢的一段:
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
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
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
明知路连着路,
我不知是否该回头。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终究无法回去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