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片制作:若冰
秋季开学后的一个周末,夕阳渐渐隐去最后一丝光亮,山尖尖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闪闪的星星,凉爽的风儿吹来,带来淡淡的野花香味儿。
大山村小学校不算宽阔的操场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对于这个村的村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非凡的生日晚会。
大山村因为地处大山里而得名,村子坐北向南依山而建,村庄的东、北、西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向南延伸的道路通往外界。
村子的小学校就在村子东南方的一个比较平坦的小山坡上,学校只有一长一短两排房子,北面的一排长的房子是七八间教室,东面的一排短的房子是教师的办公室。
铁栅栏围起来的校园显得些许简陋,但整个院落干净整洁,周围的树木花草都充满勃勃生机。
这个生日晚会的会场布置的很简单,只有很多很多支红蜡烛,再就是兴高采烈的全村人,还有从外地专程赶回的大学在读、毕业生。
晚六点三十分生日晚会正式开始。
当主持人凯子宣布“有请今晚的寿星闪亮登场”后,操场上响起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
接着由四名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抬着由课桌装扮成的烛台从北面的一间教室里缓缓走出。
课桌(烛台)的四周围着红绸子的幔,桌面上放着点燃了的一根特制的红蜡烛,蜡烛的直径足有三十多厘米,高有七八十厘米,这根红烛的四周还有未点燃的八根普通大小的红蜡烛。
这个巨大的烛台被放到操场正中,紧跟烛台出场的就是晚会的寿星。
四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抬着由一个带靠背、扶手的太师椅装扮成的简易四人抬小轿子,太师椅的座垫和靠背垫都是红色的,十分喜庆。
轿子上端坐一位老者,一头银发,面色清瘦,但很精神。老者坐在轿子上一边大笑,一边说:“赶紧放下,赶紧放下,成何样子啊!”
当小轿子稳稳地停在烛台旁边后,操场上的上百人同时点燃手里的红蜡烛,顿时整个操场上烛光摇曳,辉煌灿烂。
主持人凯子宣布:“今晚是我们尊敬的王老师的八十寿辰,请让学生代表为老师点燃象征八十寿辰的八根红烛。这八位学生代表最年长的五十八岁,最小的八岁,都是王老师从教以来的学生。”
话音刚落,这八个学生代表就走到烛台前依次点燃八根红烛。之后,所有人共同唱起《生日歌》。
寿星王老师也进行了简短发言:“非常感谢邻里乡亲几十年来对我的支持与肯定,非常感谢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来给我祝寿,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点点事情,微不足道,大家给我的太多了,惭愧惭愧!……”
操场上的闪闪烛光与天空中的星星遥相辉映,不知是烛光化作了星星还是星星点燃了烛光。
操场上的人们手持红烛,围绕着寿星又唱又跳,整个晚会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凯子坐在王老师身边,给王老师披上一件厚一点的外衣,师生二人一边看着周围人们快乐地舞蹈,一边亲情交谈。
那些关于王老师的事情,一幕幕在凯子的脑海浮现。
大山村只有百十户人家,是当年农.业.学.大.寨时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的样.板.村,村民们世世代代守着土地生活,以种植玉米大豆及果树为主。
王老师当年是大山村小学唯一一位常任老师,他任老师期间,教.育.主.管.部门也多次派来过教师,这些教师有的待一年半载,有点一年两年,最长的也不过三年,只有王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工作岗位上。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村里留守着的多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幼小的儿童,王老师就既当老师又当家长,还在学校搭起一个简易锅灶,给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学生热饭。
二十年前,王老师退休了,劳累半生的他,本应该好好歇歇,享受清闲的退休生活。
可是当他看见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又无力照顾的孩子一天天东游西荡的时候,他坐不住了。
他心疼这些孩子,于是就把自己家的一间屋子腾出来,把村上那些学龄前儿童收拢过来,免费看管,并教授相应知识。
凯子,就在王老师第一批看管的留.守.儿童里面。
凯子的父亲在凯子出生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他的爷爷奶奶都体弱多病,他的母亲以单薄的身躯支撑着四口之家。
凯子从记事起,母亲就随乡邻外出打工,凯子就和爷爷奶奶在家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农忙时在山里劳作,早上山上时把饭做好,凯子中午自己在家吃饭。
有一天中午,天气很热,凯子在外面玩回来,觉得自己头昏脑胀的,以为是热的,用凉水冲冲头,吃完奶奶放在锅里的凉饭,喝了半水舀子凉水,就坐在门外的树荫下凉快,慢慢地他觉得头晕就睡着了。
当他醒来的时候,他躺在村卫生所的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王爷爷(王老师)正坐在床边。
后来他自己才知道,他当时是发高烧,烧的有点昏迷了。正巧王老师路过发现了他,赶紧把他抱到村卫生所治疗。
从那以后,他就和其他十来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一起,成了王老师“家学”里的免费生。
王老师每天教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以及学龄前儿童应该学习的文化知识。
孩子们的学习用具都是王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购买的,很多孩子午饭也是在王老师家,谁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王老师家就有。
后来,需要照顾的孩子越来越多,王老师和老伴干脆搬到一间小屋去住,把正房的三间屋子都腾出来用来办免.费.托.管班,还用自己的工资买了很多书籍,成立了一下小小图书馆。
他不仅仅是托管父母不在身边的学龄前儿童,就连小学阶段的孩子,不管哪个年级的,放学后都可以来他家写作业 ,王老师总是耐心细致的指导。
凯子上小学后,他的妈妈又嫁人了,妈妈把他带到了新家,但是他很不喜欢新家里的那个“叔叔”,和“叔叔”家的那个姐姐,几个月后,他又回到村子里,又回到了王老师家。
由于爷爷奶奶更加不好,妈妈也再嫁了,上初中后的凯子生活费都成问题。
一段时间里,他不想上学了,在家游荡几天,想出去打工,后来王老师和他聊了很多,要他坚强一些,一定要把学业完成。
从那以后,他的大部分生活费用都是王老师给的。
一至后来高中、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大部分都是王老师资助。
参加工作后,当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恭恭敬敬地放到王老师面前的时候,王老师说:“孩子,看见你完成学业,能够自食其力,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钱我不要。”
王老师和老伴单独在村子生活,他的几个孩子都在外面的城市里工作,王老师退休后,几个孩子都想接他们去城里生活,可是王老师放不下他的“学生”们,一直留守在村子里,一待就是二十年,而且至今为止,一直坚持着。
二十年里 ,经王老师收留、看管、资助学费的孩子不下四五百人,这些孩子有很多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的正在读初中、高中、小学。
现在大山村小学的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师也增加了很多人,放学后还有老师负责看管,但是节假日里,王老师家还是门庭若市,孩子们都愿不愿意都王老师家里玩,愿意到王老师家的小小图书馆里看书,王老师也一直乐此不彼地为孩子们答疑解难,指导功课。
今年是王老师退休二十周年及八十寿辰纪念日,凯子提前联系了经王老师收留、辅导过的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同学”,然后策划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生日晚会。
“凯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向王老师汇报一下我们的计划了?”
凯子的回忆被一位“同学”的话语打断,他看着对面说话的“同学”说:“对,向王老师汇报一下我们的决定,这也是我们送给王老师的一个特别的寿诞礼物,我想他老人家一定会高兴。”
于是,那位同学就蹲在王老师的身边向王老师汇报他们几位同学的一个计划。
原来,经王老师照顾、资助过的十几位已经参加工作的同学,决定每人拿出.一.万.元.钱作为基金,成立“大山村建功助学基金”,旨在资助留.守.儿童以及品学兼优的由大山村考出去的高中、大学生。
“建功”是王老师的名字,这是学生们对老师的回报,也是要资助更多的大山村的孩子“建功”立业,这也是对家乡的回报。
王老师听完学生的汇报,伸出拇指说:“谢谢你们,我知足了,大山村知足了。”
王老师,就像一支璀璨的红烛,烛光照亮了孩子们灰暗的童年,照亮了孩子们未来的路。
而今,这烛光已经散作了满天的星星,照亮了整个夜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