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7 高一(9)
导入:
师:播放歌曲《一剪梅》,听完后谈谈感受。
生:听歌(高兴地边听边学)。
生女:古典,优美。
师,还学过李清照的哪些作品?生七嘴八舌。
环节二 明确情感
师,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愁。
师,为什么愁?
生男:思念爱人。是儿女情长。
师,词人是怎样表达的?
生,寄情于景。
师,你们在写作时…
师,直抒胸臆外,还有?
生:意象
(按:其实,学生前面已经说出来了景物,师当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
师,大家找词中的意象。
生找。
师:接龙说意象。
生接龙:红藕,玉簟,罗裳,雁,花,水,云,锦书
(按:这里,可以让整体读找,后再明确,不割裂阅读理解的整体性)
环节三 品味意象和词境
师,词人是怎样运用意象抒发愁绪的?有哪些技巧?
(按:环节过渡的时候,引导语句的表达可再丰富,过渡再充分些)
师,鉴赏首句。
玉簟,竹席 比较———
视觉(红),嗅觉(香残),触觉(玉簟)。
鉴赏第二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思考:为什么要轻解罗裳?
师:划船,为何?
生女:排除愁绪。
师:诗人和谁划船的?
生:一个人。
师:哪儿看出的?
生:独。
师:消愁了吗?
生:没有!
师:又是从哪儿看到的?
(按:这样的引导指向对文本的发现,好!)
鉴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师:正常的顺序呢?呈现
(按:怎么发现顺序不对的有点急了?引导学生去发现倒装,并品味其效果——谁寄?先直抒胸臆!让压不住的思念,呼之欲出。)
鉴赏:花自飘零水自流。
品味“自”之妙。
呈现:
用诗句解释无可奈何的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按:先问情感,哪儿发现的,引导到品味“自”之妙处。还可以看花和水的意象,花飘零和水流含有的时光流逝之叹,衬托闺中独处的忧愁。)
鉴赏:为什么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两处?作者为什么这么确定?
鉴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呈现比较眉头心头的诗句。
师分析出表达之妙。
(按:怎么让学生发现体味到这种美好?化抽象为形象,先品味到,再拓展。)
比较阅读《声声慢》
都写愁。不一样?
师讲述作者的经历:前期后期。
明确不同的愁
梳理词中的诗人情绪变化
齐读,体会这种变化。
生读。
师补充这种变化。
(按:应当点评读得怎么样?通过关键词的轻重,缓急,停顿等技巧来把握情语变化。)
(再按:读应当是亮点之一,是品味后的有声生成。)
师:假如你是作者,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抓住词中的关键意象和有关词语,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小散文。
(按:写是思维的外化,想象和联想的有效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