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投
![](https://img.haomeiwen.com/i5381242/f4afd8e9bb5f766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81242/6ba52265de84bba8.jpg)
二、随笔
01
《绝命毒师》第三季最后一集,炸鸡哥要杀老白,老白来了一个智取技术男盖尔,声东击西让小粉完成了反杀
这段看得神经紧绷,导演很会拿捏观众的情绪:先把情绪的压力收紧到极致,当观众的情绪压力积累达到巅峰时,突然用一个震惊的动作让观众的情绪释放掉
最后靠小粉给盖尔的一生枪响来结束第三季,让观众非常期待看第四季!
《请回答,1988》这个剧为什么拍得好?
也是一样,每一集在前面就不断铺垫观众的情绪,最后用一个感动的极致来释放掉
最典型的就是宝拉被巡逻人员追捕,然后母亲找到她之后,看到母亲脚趾的破洞袜那一幕
02
比如我之前文章说的长篇网络小说也有必备四要素:
1、这必须是一个逆袭的故事
2、有长期明确的大目标和愿景
3、有短期进度条式的打怪反馈系统
4、主角有一个bug(特异功能,比如老白的cook)
当然,网文创作的形式跟电影差别很
网文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发散性结构,电影则是一个聚焦性的结构
在网络上写作,周期很长,即使前期有些不够精彩的伏笔,后期不处理也没关系
但是电影相反,两个小时内必须做到让观众专注在电影的故事中,故事必须讲圆
03
网络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有一天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讲故事
什么是故事?
一个经典的概念就是:冲突颠覆生活。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意外的情形,颠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感受,这就有可能是个好故事
商业片的创作也有点像之前说的“足球”,是一门程式化科学,是有“剧情公式”可以遵循的
好莱坞电影剧情大同小异:世界面临毁灭性重大危机,官方大人物束手无策,结果一群乌合之众组队,最后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世界……
很多商业片的故事都是有套路的,这不是编剧刻意拍俗套,也不是他们没有想象力,而是不按照这个套路走,就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04
好的故事要让故事的听众有代入感,我们最爱听的故事就只有这么一种
角色是我们熟悉的,大框架是我们熟悉的,新鲜的只是具体的细节—— 这个就是“熟悉 + 意外”
有了一个非常粗略的框架,就是骨架,然后就可以在上面嵌入各种不同的细节,就是肉体
商业片的剧情,绝对不能随便编,有时候不但这个大框架是固定的,就连细节的小框架也是不自由的
现在的”故事科学“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
在放电影的时候直接追踪观众的眼球运动,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破解观众对剧情的偏好
因为电影投资越大,就越不能接受损失,制片人实在是非常非常想知道,观众到底爱看什么
05
《复杂》这本书里提到过简单个体变成整体时,就好预测行为了,预测一群人,比预测一个人,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把观众作为一个整体,那么他们对各种剧情的反应其实是非常可预测的,你甚至可以总结出各种明确的规则来
纽约大学的社会学和统计学教授布鲁兹把不同类型的商业片的剧情套路,也给分析清楚了:
比如,恐怖片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鬼怪,一种是杀手。
鬼怪片又能分为两种,一种是鬼,一种是魔,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鬼是吓唬人,而魔可以直接攻击人。
如果是魔,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没去招惹他,他无缘无故就主动来攻击你,另一种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而“招”来了这个魔。
聊斋里《画皮》的原始故事,就属于恐怖片中“魔”这个类别,而且这个魔是被招来的。
而布鲁兹发现,观众并不是特别喜欢因为人的招惹引来了魔的恐怖故事——因为观众会缺乏代入感,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根本不会去招惹魔。
如果想让恐怖片给观众最大的刺激,最好让魔无缘无故攻击无辜的人。
杀手片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杀手见人就杀,一种则是杀手有明确的动机和目标。
如果是有目标、有原则地杀人,这个片就应该算惊险片,是成年人比较爱看。
如果你想要吸引青少年观众,那么杀手最好是无缘无故地去杀人。
06
末日片也有两种:
一种是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还有一种则是阻止不了,设法从灾难中存活。
这两种末日片,现在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套路:
如果是阻止世界末日,你就要像《侠盗一号》那样,让一群小人物组队,用牺牲自己的方法拯救世界。
如果主题是存活,那主人公就是一位父亲,他跟自己的孩子有点疏远,甚至可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还跟孩子有矛盾。灾难发生了,父亲拼命救了自己孩子和妻子,同时也挽救了跟孩子的关系。—— 不管你看的是《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还是《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都是这个剧情,本质上是个家庭片。存活类末日片的另一个规矩是凡是自私的配角都必须死,无私的基本都能活下来。
连商业片里的人物设定都有固定的规则:主人公英雄的性格等于他的小伙伴的性格的平均值。
哈利·波特有两个朋友,赫敏和荣恩。赫敏特别优秀,荣恩则特别感性,心地善良,那么哈利·波特就是既优秀又善良,是两者的结合体。
《星球大战》(Star Wars)里,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良知的一面 —— 那么汉·索洛(Han)有勇敢,而莱亚公主(Leia)有良知。
这个设定其实是,英雄的每个伙伴,要代表英雄的一个性格侧面。伙伴之间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这些矛盾就代表了英雄内心的冲突。英雄取得最后胜利的同时,他身上的各种性格冲突也要达成高度统一。”
这一切,都是套路。
07
观众对剧情的要求非常严格,其实没有多大灵活性,观众希望预测到情节的发展
电影人告诉布鲁兹一条经验:
假设一部好电影有25个因素,那什么叫创新呢?
你改变其中1个因素,就能创造出一部全新的电影。
比如老电影的剧情是发生在古代的,如果你把它搬到未来,让故事发生在宇宙飞船里,这就是创新。
首先要明确规则,然后小心翼翼地改变一点点。如果你敢改变5个因素,你就是胡编乱造。
好的商业片编剧应该像建筑师一样在精确的规则之下设计剧情
即便是中国一分钟反转10次的土味短视频,现在在海外也受到了欧美用户的欢迎
08
故事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催眠工具!
催眠别人究竟靠什么?
比如权威、利益、美色、诈术,甚至恐惧
但有时候,有效催眠没有那么复杂,一个好故事,就能打通人心最底层的共鸣,获得认同
我们的先祖中的领袖,比如伏羲、周文王,最早的催眠方式除了巫术就是神话故事,大概率是神话与巫术的结合体
然后卖一个故事给自己的同类,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造就“想象的共同体”,成就这个星球上其他生物所不能达成的业绩
09
人类为什么会共情?
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中也有与猴子相似的镜像神经系统(mirror neuron system, 简称MNS)
人类的镜像神经系统分布在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之中,有了镜像神经系统,我们就会去模仿别人
我们不仅会模仿别人,还会感知别人的情感,这种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心智理论”(A theory of Mind),这可能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也就是共情力或者移情力
我们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同的问题
好的编剧都是移情力高手,他们可以理解观众心理,熟知人性,就不会写出好故事
因此,最懂人心,最懂人性,而且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人,就是一名成功的编剧。我们可以透过编剧技巧的书,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人类,理解人性的
10
大多数经典名著都是小说,比如《红楼梦》《飘》《巴黎圣母院》.....
从功利的角度,人为什么要看小说?
训练共情能力!
与其读人物传记,不如读小说,读人物传记反而没有读小说那么真实
看似真实的,其实并不真实,看似虚拟的,其实更可能是真实的,最典型的就是尼克松的“水门事件”
小说家告诉我们,我写的这个故事都是假的,他们怎么可能有那么高超的想象力呢?
其实,他们经常会“借用”其他人的真实的人生故事
正是由于他们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是假的,所以,他们才会肆无忌惮地给你讲那些最不可思议,也是最真实的故事
故事藏着作者对人性更加全方位的认知和理解,真实的传记可能更虚假,看起来虚假的小说反倒更为真实
可以通过看看《故事》这种技巧类书籍,帮助我们更好的彼此理解对方,也许还可以帮助我们制作故事
三、时间
1、23:41-06:57 7小时16分钟 睡眠
2、06:57-09:17 3小时 看手机、如厕、更衣、送R上学、过早、清理车辆、如厕
3、09:17-10:40 1小时23分钟 补日记
4、10:40-11:13 33分钟 定投、发文
5、11:13-11:31 18分钟 关注流量
6、11:31-11:51 20分钟 写被动文章
7、11:51-12:01 10分钟 如厕
8、12:01-12:31 30分钟 关注流量
9、12:31-13:33 1小时2分钟 午餐、《绝命毒师3-12、13》、洗碗
10、13:33-14:58 1小时15分钟 听音频《斯多葛》入睡、午休
11、14:58-15:40 42分钟 关注流量
12、15:40-16:25 45分钟 接R放学、买馒头
13、16:25-16:41 16分钟 十平台发文
14、16:41-17:51 1小时10分钟 听音频《聪明的投资者》、送R打乒乓
15、17:51-18:56 1小时5分钟 晚餐 、《绝命毒师3-13》、洗碗
16、18:56-19:41 45分钟 鱼缸寄宿、接R回家、买零食
17、19:41-21:02 1小时21分钟 洗脚
18、21:02-21:10 8分钟 洗碗
19、21:10-21:33 23分钟 剪指甲、洗漱、洗澡
20、21:33-23:03 1小时30分钟 哄娃睡觉,R的鼻塞处理、与CH聊天
21、23:03-23:51 48分钟 听音频《商贸与文明》睡觉
——彭壮20231123
![](https://img.haomeiwen.com/i5381242/18c9b1da794af2b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