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

读书分享

作者: 归根曰静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17:32 被阅读0次

      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错误的判断会导致不良后果的时候,你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

读书分享

      万sir,第一遍读完今天日课,最初的感觉是对追求所谓优越感的那种人付之一笑。随之反省一下,发现自己似乎也有这种心态。读的书、听的歌、审美的品味等都在追求与众不同,可是到底是自己真喜欢,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卓尔不群,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吧,估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或许在别人眼中,我不过是个为了显示与众不同而刻意表现出标新立异的家伙,所谓“做自己”变成了追求“我和大家不一样”。

读书分享

      万老师的文章,读来就是那么酣畅、贴肉、解气、醒脑~ 好!棒!

      这个“对小区别的自恋”,我的理解就是一套生硬而尴尬地,“比较”、“计较”和“争吵”的心路历程:

      1. 先是,凡事都靠一个“比”,我做的如何不重要,我比别人强多少才重要…

      我要赚多少钱取决于周围人赚了多少钱,我要买什么包取决于其他人背了什么包,我的孩子要考什么证取决于这座城市的孩子们平均水平以上拥有哪些证…

      比出来的幸福生活比出来的高低贵贱,没有比较,简直不知道自己应站的位置——反而自己变成了别人来定义的被动之人。

      2. 再者,大事小情都要“计”,因为没有自我定位和自我目标,找不到人生的重点,所以不得不被拖拽着,思忖比较那些鸡毛蒜皮…

      锚定自己要什么的人,敢于买一柜一样的T恤每天穿,他们的重点在于创造和输出,他们不在乎被人说衣着朴素~ 以别人锚定自己的人,则会患得患失,我的穿着是否得体、我的学历是否可以、我的品味是否合群抑或是否是个特例…

      结果反而是“不计较埋头奔”的人以不那么优雅的姿势引领了时代,而“穷计较”的人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乔姿势换装备调目标、就是没出发…

      3. 最后,与世界对“吵”,一旦被“小区别自恋”挟持,就会把全副精力用在贬低和对抗那些自己比较和计较的事情上…

      不仅无法客观看待和接纳自己,更无法客观看待周围人,挑刺贬低冷嘲热讽,逐渐会失去与别人发展出和谐关系的能力。

      比如如果我们互相了解,知道对方看电影的经历和过往,一起看了“流浪地球”,在我兴奋激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时候、对方一泼冷水地“一星”浇来,我只能选择与这个愤世嫉俗、努着劲儿在演什么都看不上的人“友尽”…

    毕竟,你永远无法用否定世界的方法,来获取世界的肯定。

读书分享

      纵使观点分歧决裂,而后相忘江湖,弗洛伊德的小区别自恋恰恰可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找到答案。大概也是一种相爱相杀罢。前者精神分析学派,以性本能和个体潜意识入手剖析人性;后者注重家庭现实内部关系,以人为本,探讨人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最终由岸见一郎总结成书,到万老师处方集大成,为【强者的生活哲学】。

      由阿德勒心理学回答,除了自我认同的需求,小区别自恋很大程度上一种是一种依据世俗认可而定的不自由。“在条件相似时,他人有的我必须有,我追求的大众都不懂得追求。“这种心理,使幸福感和成就感与他人行动绑定。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你的美好追求,已不是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他人行动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艾利斯的非理性信念的三种类型:1.绝对化要求:“我必须获得成功。“、”我比你强。“ 2.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以单次失败形成自我彻底失败的认知。“我一无是处” 3.糟糕至极:不但因小事而感到世界崩溃降临;自恋达到某种极致,甚至在比“惨”上都无法认输!

    这种依他人行动而行,靠世俗认可而生,以自恋滋养的幸福,自由么?这时,或许还是诗句,给了我们最好的心灵共鸣和行动指引吧: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现在。”  _北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iq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