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来了一趟自贡,反思收获挺多。
1.由于请了半天假,工作上有耽误,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我在带孩子看完鼻炎,跟朋友去到花龙沟目的地已经晚上十一点的情况下,把需要处理的紧急工作处理了。
在此期间,所花费的时间比我预想的要长,我想这跟我对加班时间的预期有关,比如我希望在四十分钟以内完成任务,我潜意识就认为四十分钟可以,而实际上要完全做好,需要花费我预期的两三倍的时间。
所以最后完成任务已经到了凌晨十二点四十多,疲倦不堪,心脏负荷很重,感觉有些气短,心口不舒服。
每当我出现熬夜、加班、超量用脑的时候,或许就会出现这个症状,特别是用脑过度的时候。
因此,我常常想,要不少动一些脑子吧。
后来我发现,其实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紧张的人,太看重结果和评价了,有时候不能完全放松。
2.帮邓老师注册了她的专属公众号,两位恩师几十年执教生涯,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阅历、积累。他们拥有自己的多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等。也有大量的旅行素材,以及其他兴趣爱好,他们为人热情,极富教养,默默帮助过很多学生,桃李满天下。
他们也关注我在写作方面的坚持,我说我写的不能称为作品,有时候连真情实感都做不到,目前只能叫做自我记录、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的一种方式。有时候心情还会浮躁,被一些眼前利益干扰。老师对我依然表示鼓励,他们说坚持下去会发生变化。
我以前其实也很期待老师们把他们的作品整理出来,但这也是劳心的事,有时候身体是吃不消的,所以适度的爱好和身体健康结合起来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值得发扬。
3.跟一群朋友同行,还有老妈和孩子,但我却觉得自己吃不消,时常没有加入到他们的活动队伍中去,特别是原计划今天返程,但最后由于朋友想带她小孩去博物馆,想要再住一天,又打乱了明天的计划,小朋友的课要请假,我计划要做的工作得推迟。
这让我一开始心里有些不舒服,便自然而然地面前表现了出来。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认为自己在群体活动中,还是过于关注自己,有时候忘了周围环境,表达起来肆无忌惮。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表达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群体目标,以及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后来我还是选择接受,选择了修改自己的行程安排,并主动沟通。虽然这是自己妥协后的结果,但如果我能愉快地去想,难得有机会都一起出来了,为什么要留机会说:下次我们一起去哪里呢?
难得有机会再去一个景点游玩,为什么不换个跟以前不一样的玩法呢?
难得有机会多玩一天,好好放松一下,为什么还要高度紧张呢?
网友评论